編者按: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有人說,“時間不夠”之類的話語,但其實還是這些人,將自己大把的時間揮霍掉。因此,提高效率的本質不在于如何擁有更多的時間,而在于如何將時間充分利用。那些效率很多高的人,往往擁有一些相似的習慣,例如他們懂得摒棄干擾,懂得保存精力,懂得思考規劃,善于尋求幫助,知道怎么照顧好自己。本文作者Sinem Günel,原文標題:The 6 Meta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圖片來源:katemangostar 大多數人都抱怨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但每個月又會浪費數百個小時。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利用大部分醒著的時間的,卻抱怨時間太少。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那就是我們都有足夠的時間。我們面臨的問題其實是如何使用這些時間。 畢竟很少有人即擁有敏銳的頭腦,又擁有明確的時間規劃和目標,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想方設法地提高效率。 盡管對每個人來說,那些效率很高的人看起來各有各的特點,但不管行業和背景如何,大多數高效的人其實在一些核心習慣上具有相似性。 他們把自己關進了監獄在監獄里,你有很多時間,而且沒有干擾——這是保持高效的完美條件。 你可以假設自己身處一個監獄里,可以充分利用你的時間。你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竭盡全力,因為你不需要著急。 在這座“監獄”里,你可以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而不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因為你知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所有的事情。 你可以放慢腳步,集中注意力,讓自己處于一種“心流”狀態,這樣你就能更有效率而不是瞎忙活。 所謂的“心流”狀態,是指:
當你處于“心流狀態”時,你在幾個小時內完成的工作比大多數人在幾天內完成的工作還要多。這是因為你的思維非常清晰,專注于完成任務,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同時處理許多要做的事情。 此外,“監獄模式”還能迫使你消除所有干擾。 你或許可以上網完成你的工作,但在監獄你是沒法隨意瀏覽社交媒體的。 想象一下,你身處監獄,只能得到完成工作所需的物品和工具。 突然間,完成工作變得更容易了,你也不會對一天結束時自己居然完成了這么多的事情感到驚訝。 監獄模式可以幫助你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時間和思維。 你的精力非常寶貴,不能把它浪費在拖延和一心多用上。 進入“監獄模式”,有效地完成你的工作,用剩下的時間做你喜歡的事情。
他們從不追求100%真正高效人不會任何時候都竭盡全力。相反,他們會為意想不到的情況留出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情況總會發生。 你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能控制別人的行為。 盡管你可以設定界限,降低來自不同領域的干擾,但總是會有意想不到事情出現打斷你的原有安排。 高效不是微觀管理你的時間,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來把握。 不要期望自己每時每刻都全力以赴。這既不可能,也不可行。 如果不休息,不放慢速度,你就無法恢復你的腦力和體力。 保持高效不是挑戰你的極限,而是找到平衡。 不要打算每時每刻都做每件事。相反,專注于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以你自己的節奏完成這些事情。
他們善于思考如果你總是在行動,其實是無法保持高效的。 要想采取明智的行動,你需要提前計劃、制定戰略和思考。盡管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大多數人都不會這么做。 大多數人都匆匆忙忙地度過自己的一周,工作日還沒來得及啊開始處理第一項任務,他們就已經感覺不堪重負了,他們根本不允許自己停頓哪怕一分鐘。 如果我們膽敢休息一下,我們就會去社交媒體上瀏覽那些只會提醒自己生活有多悲慘的垃圾頁面。 相反,我們應該有意識地休息,排除干擾,讓自己清晰地思考。 比爾·蓋茨(Bill Gates)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思考周”活動,這并不奇怪。這些休息幫助他聚焦視野,擺脫干擾,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戰略行動。 盡管我們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但我們的大多數想法是模糊和不清楚的。 社交媒體內容、廣告、銷售信息和各種不必要的干擾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潛藏著。這確實對重啟思維帶來了挑戰,但你還是得那么做,以便更清晰和批判性地思考。 如果你不允許自己停下來思考,你最終會變得忙碌和分心,沒有時間留給自己或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記住,你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相反的:富有成效而不是瞎忙活,充分利用你的時間。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使用5秒規則有效率的人行動迅速,他們會簡化問題,而不是使問題復雜化。此外,他們在做出決定之后會迅速采取行動。 他們敏銳的頭腦使他們具有批判性和有效性。 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在她的書《5秒規則》(The 5 Second Rule)中說,當你本能地想要實現一個目標時,你必須在5秒內采取行動,否則你的大腦就會阻止你。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多數人無法實現日常小目標的原因。 我們想要養成跑步的習慣,但一想到要去跑步,我們的大腦就用無數的借口阻止我們:天太冷了,天太熱了,我的背疼了,我餓了,我有好多事要做······ 一旦你讓你的思想占據了上風,所有那些努力的愿望就會消失。 這就是為什么你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和習慣,不讓你尋找這些借口,而是推動你行動。 最后,有效率意味著做你說過要做的事,即使這件事情微不足道。 事實上,那些高效的人往往喜歡循序漸進。他們選擇快速行動,而不是尋找借口。 他們懂得照顧好自己關于效率最大的誤解是你需要更多的時間?;谶@一信念,許多人從睡眠或鍛煉上面摳出時間,然后把自己的身體逼到了極限。 這樣一來,他們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睡眠不足會導致效率下降,他們無法完成工作,熬夜的時間更長,然后睡眠更少,更加無法完成工作。 在這個循環中再加入幾杯咖啡,那些有毒的生活方式你就占全了,這種生活方式會讓你一直感到緊張、焦慮和疲憊。 然而,高效的人卻恰恰相反。他們知道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懂得照顧好自己,即使他們有很多事情要做。 大多數人不明白的是,保持身心健康并不需要過多的時間和金錢。 獲得充足的睡眠,喝大量的水,用健康的食物給你的身體提供能量,這并不費時也不昂貴,這只是一個自律問題罷了。 他們會尋求幫助很多時候,那些成功故事看起來就像一個人的獨角戲。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似乎是創建Facebook的人。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似乎是蘋果成功背后的唯一原因。 而奧普拉(Oprah)似乎是在獨自管理她的媒體帝國。 然而,事實是,偉大的事情從來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 我們都有獨特的天賦和才能,但將這些天賦轉化為真正影響的方式是通過合作和尋求幫助。 偉大的事情不會因為你出類拔萃就發生。但如果你敢于向別人求助,它們真的會發生。 通過這樣做,你可以讓自己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而不是試圖自己掌握一切。 下次當你面對挑戰時,問問自己能如何利用他人的技能和專業知識。大多數時候,尋求幫助很有用。
譯者:喜湯 本文來自翻譯,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