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醫家黃元御將黃帝、岐伯、扁鵲、張仲景尊為中醫的“四圣”,他們的思想經由《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四本中醫經典流傳下來,共同奠定了中醫大廈的根基。
要學好中醫,須要從這四本書中去尋找打開中醫大門的鑰匙,只有找到了這把鑰匙,學習中醫才會事半功倍,而不是永遠徘徊在中醫學習的大門之外。這個道理,其實根本不算秘密,稍微資深一點的中醫愛好者都知道,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學不好中醫呢?這四部經典,成書時間都在千年之前,其行文思路和用詞都迥異當代,不下四五年的功夫,連文字的表面意思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說領悟核心思想了。 王金城老師用十年時間深入《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四部經典,撥開時代的迷霧,將經典最核心的內容提煉出來轉化為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打磨出一套以最快速度入門中醫,迅速掌握開方思路為核心的中醫學習體系。這套中醫學習體系,經過實戰的檢驗,已經幫助了近萬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搞明白中醫的核心思維模式,更有幾百名中醫“小白”在零基礎的情況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開出實用處方,為自己和家人解決了病痛。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套體系的核心內容“1264臨證法”,將中醫混雜的知識理論梳理成富含邏輯性的完整的、自洽的知識體系,并將復雜的診斷、處方過程整理成中醫診療的“萬能公式”,讓你不用辛辛苦苦通過跟診去自己體悟總結經驗,直接套用公式,就能開出實用的處方。這套學習方法不僅僅能讓你迅速的入門中醫,更是打開中醫經典學習的萬能鑰匙。只要掌握了學習思路,不管是閱讀哪一本中醫經典,你都能迅速把握到作者的核心思想,不管是針灸還是方藥,都能通過這個學習思路迅速領悟其要點,堪稱中醫的“乾坤大挪移”。王金城老師竭力將中醫的診療簡化為選擇題,幫現代人搭好了走進中醫大門的登天之梯。拋開思想包袱,讓中醫變得簡單有趣 大家好,我是王金城
王金城 中醫學者 私淑黃元御十幾年 黃元御醫學思想傳承者 中醫數字化研究開創者 《四圣心源讀書筆記》作者 為了學習中醫,我花了十年時間,完成了177萬字的學習筆記。 在去年,我出版的書幫助上萬中醫人打開了經典學習的大門。 今年,我總結出“1264臨證法”,讓每個人都可以快速入門中醫,讓中醫變得簡單有趣。 安天宇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 執業中醫師 同正學堂聯合創始人 師從天津扶陽名家顧石松教授,系統學習鄭-盧扶陽醫學體系及黃元御“一氣周流”醫學體系,和王金城老師一起總結出以“1264臨證法”為核心的治療思路,并取得了相當優異的療效。 
張新波 北京正安(泰山)睡眠研究中心 睡眠師 泰山漢方健康文化研究會 副會長
心理咨詢師 自媒體人 何平 北京正安(泰山)睡眠研究中心 睡眠師 “1264臨證法”踐行者和推廣者 林俊 北京圣雄光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總經理 全國多家著名企業的中醫健康顧問 中醫文化講師,四圣學徒 中醫太美,暨五月份山東泰安論道三日之后,學員好評如潮,眾多粉絲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盡快開設新的培訓班。經過我們的深思熟慮,決定將第二站放到川府之國-----美麗的成都,和我們一起遇見最好的您! 第1日上午 課前工作坊——認識1264臨證法 第1日下午 第一課:重建以氣為核心的生命觀 第二課:解密中醫:建立生命模型 第2日上午 第一課:認識疾病的本質 第二課:生命的圓舞曲——把握中醫的治療節奏 第2日下午 大課:1264臨證法之心法傳授 第3日上午 大課:1264臨證法之要點講解 第3日下午 1264臨證法之實踐演練 結課匯報 課程內容滿滿的干貨,讓你屏蔽學習上80%的無意義消耗,將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有價值的地方。 2021年6月12——6月14日(第二期) 上午:09:00-12:00 下午:14:00-17:00 | 課程費用 原價6999元,正安早鳥價3998元/人(早鳥價截止時間2021年6月1日) (注:交通、住宿、餐飲費用自理;報名成功后,客服會主動聯系您,幫您預訂酒店、規劃行程) | 開課地點 |貼心社群 上課期間,會有助教服務團隊陪伴,課程結束后,會有長期存在的社群和大家一起學習,定期開展老師視頻直播或錄播,在實操中給予指導建議。 報名咨詢 可添加下方微信 往期學員分享 1.這是一種新型的中醫藥人才思維培養模式,老師站在一個讓人難以預料的角度,剖析了以四圣心源為中心的核心理論。2.這種思維模式思路清晰、辯證明確、便于掌握運用,“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老師手持奧卡姆剃刀,把中醫思維模式剖析得活靈活現。3.這是迄今為止我見過的最簡易的中醫學術理論,可以達到與傳統中醫教育殊途同歸的作用,是打開中醫界新篇章的鑰匙。 4.有點像爬泰山,傳統中醫人是爬上來的,老師直接為我們開辟了一條索道,方法不一樣最后都到達山頂看到了日出。 第一天來泰安學習,上午我是云里霧里,心里還打鼓,王老師講的中醫怎么和我看的古書經典不一樣,人秉一氣而生,氣秉周流之態。人本一氣,病也是一氣,診斷也是一氣,治病也是一氣。第一天上完課后感覺一激靈,我這一身毛病是一個問題中氣不足引起的。給我看病的大夫都關注了標,沒有看見本。原來學中醫也可以這么簡單,從來沒有中醫老師沒有哪本書把中醫講得這么簡單通透,曾經一度認為中醫就是玄學。第二天竟然1264架構思路讓我躍躍欲試,想立馬開方的感覺,原來方劑可以這樣開!當天沒忍住給自己按1264開出了第一個方,興奮的3點就醒了。第三天老師又講了一些案例辯證,我把方子改了4遍,老師又給我改動一下,原來真可以這樣學方劑!!咱老師真的可以批量生產更多可以自救,可以救人的中醫人!我們是小我,老師是大我,是集大成的人,老師把10年來心血傾囊相授,我們是多么的幸運和幸福。我有種笑著、笑著想哭的感覺,感恩老師,感恩正安睡力鋪泰山店的這次完美課程,感恩師兄們的相助。我以后要多傳導老師的1264臨證法多請教多臨床多開方。 三天時間匆匆而過,本人真的受益良多。這三天里我見證了同學們信心逐漸地增加,也見證了王金城老師如農夫一般春種的喜悅,這些種子到了秋天一定會開花結果。 1264臨證法的基礎概念清晰,框架脈絡明了,真的如公式一般,簡潔而又好用。它直指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從山頂往下看,道路萬千,但它一定會是最直接的,因為它真的讓我這樣的中醫小白三天就開出了處方。我以后也會在這個基礎上閱讀學習《四圣心源》以及王老師的讀書筆記,爭取像林師兄一樣先讀他個五遍,也會在這個框架上閱讀其他經典。在我看來1264臨證法與中醫的關系正如《王宗岳太極拳論》與太極拳一樣,是一面鏡子,是總的原則。 如王老師所說,這個體系是開放的,它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這需要各位師兄以后的實踐及分享,幫助老師讓1264臨證法更加飽滿生動。希望我也能為它的實踐、傳播出一把力。說不定以后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位中醫,為家庭的健康保駕護航,這會是一個新的時代。 談談我這三天的感受,時間較為倉促,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回味,針對課程簡單地寫點:我基本可以算是中醫小白,雖然愛好很久,前后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買了很多書,看了很多書(完整堅持看下來的只有一本)整體處于混沌狀態。說懂吧,還真是不懂,說不懂吧,我還多少懂點。上課的初衷,信賴梁老師。從課程推廣上知道這是個入門課,對于黃元御只聞其名,王老師我壓根就不知道,但是作為理工科的學霸能到正安來講中醫,如果沒有點實在的東西,他一定無法說服梁老師,所以我愿意試一試。抱著這種心態,我來到泰安。課程讓我第一次接觸一氣周流的理論,相當的震撼。三天的課揭示了氣在身體內的運行方式,了解病也是一種氣,如何去臨證。于我而言最有價值的是讓我在中醫理論各家之言的云霧中明晰了中醫學習背后的邏輯思維,架構了一個主桿,剩下的只需要基于這個主桿,遵循這個邏輯思維,重新去學習經典,一定是不一樣的領悟。中醫小白真的可以做到,簡單的1264把組方變得如此簡單,1護中氣,2分陰陽,6辨異常,4除病廢。這一塊我準備對著經典去試著拆分理解。最后,真的特別感恩王老師,安老師,幫助我打開了這扇門,以后我就是老師的鐵粉。 王老師、同學們好:非常有幸跟王老師學習1264臨證法,成為第一批學員。對于我來說在以后的行醫路上又開了一扇門。以往診病運用復雜的八綱辨證,六經辨證很費精力,而王老師的1264臨證法注重運中氣,調陰陽、升降,使一氣周流,很快辯明病理病機,開出有效方劑。3天的課程學完,感覺就像是王老師給了我一套框架結構的房子,水電暖齊全,立馬就能住。至于想精裝還是簡裝,那就是日后靠自己多讀,精讀王老師的讀書筆記,自己黃元御的相關書籍。以上是我學后感悟,感謝王老師的傾囊相授,感恩遇見。 @林同學 本次課程用幾十頁PPT幻燈片把一個中醫初學者迅速地帶入中醫的世界。 直接揭示了生命的本質“氣”的運動規律,把經典中醫的治病的核心講出來,其實就是調理氣機升降運行,迅速幫助初學者搭建了生命健康維護、調理的工具氣機運行模型。在這個基礎上,辨陰陽,明六氣。形成了1264臨證法則 在這個法則指導下,臨證時可以從容應對,開出合理的處方。回想自己的中醫學習經歷,用了3年時間,參考著王金城老師的讀書筆記,讀黃師的重點醫書《四圣心源》《傷寒懸解》《傷寒說意》《金匱懸解》幾十遍才朦朦朧朧,若有所悟,臨證時多有療效,但是有時會迷茫,治好了,也并不能完全明白為什么治好了,效果不佳時,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原因。直到參加本次3天學習,才知道中醫的世界是如此的清晰,真正是如王金城老師所說的“把書讀薄”。我認為“1264”臨證法則真正地做到了,初學者三天可以為自己和家人,開出人生第一張頗有章法的中醫處方。成都三日,豁然開朗! 自幼喜好傳統文化,癡迷中醫多年。雖好為人徒,多方求學,終是徘徊中醫大門之外,不得要領。 辛丑春來,天府之國,得遇良師!師乃理科學霸,就學中科大少年班,受聘為華為架構師,十幾年前研習中醫,幾番寒暑,多方驗證,終得“1264”之法。 師秉理科思維,用架構設計,延《四圣心源》,解中醫智慧。 師胸懷大志,格局高遠,傾囊相授,傳道授業。僅一句“學中醫只一個“氣”字”,令我找到入門要領。 更有“彈簧例”、“水稻例”、“磁鐵例”、“交通例”、“軍魂例”......深入淺出,通俗精準,瞬間明了,頃刻記牢。 師不僅理論嚴謹,更重診治實操,吾雖愚笨,仍得其中路徑,三天學習,竟能開出人生第一張醫方! 我等同學課堂皆欣喜,大呼過癮!奈何時間短促,匆匆別過。期待再續機緣,可得老師繼續教誨。 四月中旬,我參加了一場線下小講課——王金城老師講中醫理論基礎,感觸頗多。 在此,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可以選擇任何方式回答。 你知道什么是氣嗎? 氣和陰陽是什么關系? 聽說過或者能理解土樞四象,一氣周流嗎? 三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中焦很重要? 從醫多年,或者求醫多年,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好的處方嗎? 你想開出好的處方嗎? 你的中醫理論體系有漏洞嗎? 你的臨床療效達到預期了嗎? 你想過更進一步嗎? 是換個角度,還是干脆換個身份? 我的答案在心中,你的答案,或許可以在王金城老師的課堂中找到。 作為中醫界的探索者與傳播者,王金城老師絕對是很特別的一個存在。 先不說中科大少年班和華為前技術骨干的響亮名頭,單是用超強的邏輯思維把千頭萬緒的中醫理論知識,用異常清晰的'—氣'主線和1264辨證框架體現出來,讓我們這些基本上算是中醫小白的人,在三天的學習之后就能開出人生中的第一張處方。 三天的課程,我基本上是伴隨著激動的心情上完的,不僅僅是為我自己重新燃起能夠學好中醫知識的斗志而激動,更是為中醫的傳播與發揚光大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實力與決心并存的大拿而感慨。 而在這個路上,王老師想做與在做的還有很多。所以,為了這一切,還想鄭重地再向王金城老師道一聲∶謝謝!小女子何其有幸! 面對浩如煙海的中醫世界,總有種無從下手的困窘。 學習一定是先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產生信心、產生效果,才會有熱愛和動力持續深入。一直希望找到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撥開層層迷霧,窺見中醫經方大美的世界。 王金城老師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用透徹、結構化的1264法則把藥方講得明明白白,在課堂上,他把總結的心得分享給我們∶“人秉一氣而生,氣秉周流之態。學中醫就一個字'氣',學中醫就一個方法'象'。人本為一氣,病也是一氣,診斷也是一氣,治病還是一氣。” 當我運用氣的思維和視角去觀待中醫,觀待世界萬事萬物,豁然開朗,仿佛與中醫有了某種默契的連接,照方(1264法則)抓藥,健康生活不再遙遠,生活在每一味本草的照顧下變得溫柔生動。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我們學習一點中醫知識,會帶來整個家庭的和諧。最重要的真相是,求醫不如求己,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 感恩王金城老師坦蕩的分享,歡迎王老師再次來蓉授課。 陽虛:大便不成型,舌苔顏色淡,白天有疲憊,膝蓋涼。補中:甘草7克,干姜10克,黨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20克,砂仁7克脾濕:法半夏20克、生姜20克、蒼術15克、藿香15克,陳皮15。1.甘草7克,干姜10克,黨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20克,砂仁7克3.法半夏20克、生姜20克、蒼術15克、藿香15克。癥狀:手腳偏寒,說話感覺中氣不足,大便偏稀溏,喜歡吃甜,偶爾有痰1264組藥方:甘草10克,干姜15克,茯苓15克,白術20克,黨參10克,桂枝10克,當歸10(陽虛),蒼術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藿香10克(脾濕)鮮竹瀝1瓶(痰)補中:甘草10克,干姜10克,黨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20克,砂仁5克脾濕:法半夏20克、生姜30克、蒼術15克、陳皮15。癥狀:苔白,怕冷,話多無力,感覺腹中空寒,怕冷,腰疼,手腳冰涼,眼有熱睜不開,偶爾頭疼,一年沒來例假,蕁麻疹,下身不出汗診斷:中氣不足,陽虛,陰虛也有,肝風,營衛不合,血淤(中氣不足)甘草15干姜15茯苓15黨參15白術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