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處于政治混亂時期,那時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是依然吸食鴉片的大有人在。 鴉片生意在明面上被禁止,不過很多人為了錢財,背地里依舊偷偷販賣鴉片,杜月笙便是其中之一。 幼年時期杜月笙的生活并不好過,他雖然出生在上海浦東,但是上個世紀的上海浦東只是一個小漁村,非常貧窮、落后。 而杜月笙的母親、父親先后去世,留下他一個人,幼小、無依無靠的杜月笙只好寄居在舅舅家中。 杜月笙舅舅家中的經濟條件同樣很差,舅母并不樂意養他,只有外婆關心他。為了不給年老的外婆添麻煩,也為了擺脫寄人籬下的生活,杜月笙孤身前往上海灘討生活。 杜月笙通過鴉片生意積累了雄厚的資金,他不僅與當時的一些軍閥保持著友好的關系,而且還在法租界建立了一定的勢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雄霸一方的黑幫大佬,在他的一生中有兩個愿望始終無法實現。 清朝光緒十五年七月,一場大規模的疫情席卷了上海,很多人因為疫情而死亡。當時杜月笙的母親一個人抱著懷中的兒子在高橋生活,而杜月笙的父親為了賺錢在離家較遠的楊樹浦經營米鋪。 杜月笙的母親雖然沒有被感染,但是他們母子兩個沒有收入,家里的食物很快就吃完了。不得已之下,杜月笙的母親只好冒險出門投靠丈夫,可是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開的米鋪同樣入不敷出。 妻兒的安全到來讓杜文卿一方面感到安心,一方面又壓力倍增,他想盡辦法賺錢養家。 杜月笙的母親知道后便想進廠做工,分擔一下丈夫的壓力,恰逢紗廠正在招聘女工,這更堅定了她的決心。 而杜文卿卻覺得如果他讓妻子去做工,這便是在打他的臉,說明他沒有能力養妻子和兒子。所以在杜月笙母親剛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杜文卿并不答應,不過在后來的幾天中,家里的經濟狀況實在難以維持下去,杜文卿不得不同意讓妻子去做女工。 然而杜月笙的母親當時已經懷有身孕,她的身體狀況并不足以支撐她在紗廠做高強度的工作,可是在現實的逼迫下,杜月笙的母親還是進了紗廠,他們誰也沒有想到杜家的艱難時刻其實剛剛開始。 光緒十六年,幼小的杜月笙剛滿三歲,他的媽媽為他生了一個妹妹,但是長期勞累、沒有得到修養的杜月笙的母親在生產之后非常虛弱,最終去世。 杜文卿在妻子去世之后傷心欲絕,年幼的杜月笙不知道母親怎么了,只知道他后來再也沒有見過媽媽。在親友的幫助下,杜文卿將亡妻的尸身送回了家鄉,并用僅剩的積蓄為其買了一口白木的棺材。 后來杜文卿一個人帶著杜月笙和小女兒生活,沒有了女主人的幫助,家里的事情變得一團糟。杜文卿經人介紹后娶了一個繼室,繼室為人善良,幫助杜文卿照顧兒子和女兒。即使是這樣,杜文卿還是無法供養所有人,在萬分糾結之下,他將小女兒送了人。 可惜好景不長,杜文卿在某個冬夜得了重病,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而后杜月笙與繼母將其棺木厝在了亡妻墳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后,杜文卿與原配妻子的墳墓中間長出了一棵黃楊樹,這棵黃楊樹枝繁葉茂,長年為夫妻二人的葬身之處遮風擋雨。 二十多年后,成為風云人物的杜月笙回到家鄉,他想為父母找一個風水寶地將其入土安葬。但是風水師說他父母葬身之處是杜家飛黃騰達的根源,若是隨意移動,杜家恐怕會有不測。 出生入死多年的杜月笙并不相信這些迷信說法,他只希望父母可以入土為安。可是杜家的其他長者卻非常信任風水師的說法,他們執意不讓杜月笙移動杜文卿夫妻二人的棺木。 杜月笙不想與族人為敵,最后只能不了了之,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杜月笙另一個愿望便是找到幼時被父親送人的妹妹,但是當時的他尚且年幼,沒有多少記憶,從別人口中得到的消息也非常有限,他只知道收養妹妹的那個人姓黃,是寧波的商人。 根據這些信息,杜月笙尋找多年,期間還有居心叵測的人冒充他的妹妹,直到1951年杜月笙去世,他的妹妹也沒有找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