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對聯知識技巧 世上幾百歲舊家,無非積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清 姚文田) 意思:在世間可以延續百年而不敗落的家庭,所靠的無外乎是積德行善;天下的第一件有益處的事,歸根結底還是讀書。 強調讀書好,讀書的重要性。好好讀書可以實現理想,擁有想要的一切。 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北宋 蘇軾) 意思:發奮認識天下所有的字,立志讀完人間全部的書 典故:蘇軾自少年時就才華出眾, 在父親蘇洵和業師的教誨之下, 他博覽群書, 學識廣進。但是, 他因才華橫溢而慢慢驕傲起來, 自負之情, 溢于言表。這一天, 他飲酒賦詩, 覺得意猶未盡, 來了寫字的興趣, 于是龍飛鳳舞一般寫了一副對聯, 將之貼在大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貼出對聯后, 蘇軾飄飄然陶醉于自滿之中。沒多久, 這副對聯招來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翁前來觀看。他手拿一本小冊子, 登門向蘇軾請教。老翁落座后, 笑著說:“聞說蘇才子博學, 舉世無雙,老叟不才, 現不識書中幾字, 還請賜教。” 蘇軾接書一看, 只見異樣篆體, 竟然一字不識。他突然醒悟過來, 心想一定是來人看了我寫的聯語, 認為我自高自大, 所以特來警示我的。他不覺羞愧難當, 連忙拜服在地, 稱自己寫那副對聯是一時狂興, 言過其實, 表示今后一定謙虛為人, 不驕不躁。老翁聽了頷首微笑, 連聲稱好。 送走老翁后, 蘇軾立即在門聯上各加兩字,成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此后, 他不再狂妄, 而是孜孜不倦地攻讀學問, 終于獲得巨大的成就, 留下許多千古絕唱, 他本人也成為流芳百世的大文豪。 咬成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饑; 養培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清 鄭板橋) 意思:讀書不一定能立即轉化為物質財富,但真正“咬住”就能轉化成巨大的精神財富。智慧如鄭板橋者,也無不認為“咬住幾句有用書”便“可以充饑” 表明了一個人對真理學思悟踐的過程,細細品讀、發人深省。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 (唐 顏真卿 ) 意思: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努力學習,到老了才后悔當初沒有學習,而現在要學習也太晚了。用來勸解年輕人要珍惜光陰,刻苦讀書,免得將來后悔。 這句話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勸學》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 讀書之味,愈久愈深。 —— (宋 程顥) 意思:其它東西的滋味,時間長了就會讓人厭煩;讀書的滋味,卻是時間越久越覺得深厚 自家慢詡便便腹, 開卷方知未讀書。 —— (清 張月樓) 意思:自己覺得腹中已有些學問,打開書才知道還是有要學的 人家不必論富貴, 唯有讀書聲最佳。 —— (明 唐寅) 意思:人家不必論富貴,唯有讀書聲最佳,志大高遠遠比榮華富貴來得可貴,用現代話說就是精神高于物質!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明 顧憲成) 意思:表現的是讀書人既認真讀書,又關心國家大事的胸懷。 窗間白發催愁境; 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 湯顯祖) 書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憂樂每相親。 ——(明 于謙) 意思: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 讀書不知味; 不如束高閣。 ——(清 袁枚) 意思:提醒人們讀書要求理解透徹,切莫囫圇吞棗 養心莫若寡欲 至樂無如讀書 ——(明 鄭成功) 意思:沒有比抑制貪欲更有益于身心的,沒有比讀書更令人快樂的。 傍百年樹 讀萬卷書 ——(宋 朱熹) 意思:百年樹比喻那些學識淵博的人,形容一人要懂得景仰和學習學識淵博之人,借著前人的經驗走得更高更遠,“讀萬卷書”即多讀書,增長見識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清 石韞玉) 意思:思想成熟,文章自然深沉老到;學問深厚,氣質自然優雅平和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明 金圣嘆) 讀書身健即為福 種樹華開亦是緣 ——(清 吳廷康)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 ——(南宋 陸游) 意思:在萬卷書中消磨自己整整的一天,南窗下讓自己生命的河流靜靜地流過 愿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孫中山) 意思:希望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排除困難,奮勇前進;甘愿面壁十年,刻苦地學習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關國家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徐特立) 意思:多讀讀有關如何治家平天下的書,不要做那些無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澤東) 意思:如果真有恒心,又何必半夜剛睡下,天不亮就起床;最沒有好處的,莫過于曬一天而又凍十天了。 指做事貴在持久,不能忽冷忽熱。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 意思:要與有膽識、有學識的人共事,成為朋友,要從日常生活中獲取知識。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