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中醫程醫生:三部六病版《傷寒論今釋》豬膚湯證之第310條
中部病辯證
一、少陽病
二、少陰病
三、部證
四、合病、合證
13、豬膚湯證
310、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心煩下,成本有“者”字。
山田氏云:滿,懣也。胸滿、心煩,謂胸中憂憂而困,心中郁郁而熱也,皆上焦有熱之候,權與豬膚湯,以治其標也。此是少陰異證,而胸中有假熱者,非芩連苦寒所宜,是以用豬膚、白蜜、白粉等,其性平而能解熱者,以調中解熱也。下利、咽痛,通脈四逆湯亦有之證,宜參考。
豬膚湯方: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山田氏云:豬膚即豬肉。《本草》明稱性平、解熱毒。白粉即米粉。“熬香”二字,特于白粉言之。
淵雷案:
豬膚湯,即是豬肉湯拌炒米粉,和以白蜜者。特粉少湯多,僅如稀糊耳,滑潤而甘,以治陰虛咽痛。其咽當不腫,其病雖虛而不甚寒,非亡陽之少陰也。
《張氏醫通}云:徐君育,素稟陰虛多火,且有脾約、便血證。十月間患冬溫,發熱咽痛,里醫用麻仁、杏仁、半夏、枳、橘之屬,遂喘逆倚息不得臥,聲颯如啞,頭面赤熱,手足逆冷,右手寸關虛大微數,此熱傷手太陰氣分也(案:此等案斷有如夢囈,而有人最喜套用。觀其用藥,不應便知無謂)。與葳蕤、甘草等藥,不應,為制豬膚湯一甌,令隔湯頓熱,不時挑服,三日聲清,終劑而痛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