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一個朋友說現在在老年人里流行“寬命”論,具體說就是不要在乎人的物理年齡,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人的生命的寬度上,即是否活得充實、自在、舒心、快樂等等。還說醫生在簽署死亡證明時,從來不寫是無病去世,而總是說因病去世。就是說人是病死的,而不是老死的。換句話講,人的物理年齡不是很重要。 細想一下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個人活了100歲,從來沒離開自己居住的城市,生活中也沒有什么大起大落,沒有豐富的閱歷,情感方面也沒有大的變化。那還不如一個只活了60歲的人,跑遍了全世界,全中國,有著當過兵,當過知青,當過工人,上過大學等豐富的人生閱歷,還有著自己的青梅竹馬,紅顏知己和忘年交情等豐富的感情經歷。 比如張學良活了102歲,但自從1937年以后,一直被囚禁著,失去人身自由,人生閱歷受到了大大的限制。而沈殿霞僅僅活了60歲,但她卻拍了500多部電影,上千部電視劇,還主持過節目,成為香港人心目中的“肥肥”,永遠活在香港和整個華人的心里。 生命的“寬度”問題,就是生活質量問題,要過好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要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目標,涉足各種全新的領域,領略豐富多彩的人生。比如我自己,在仕途上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什么工作都搶著干,從不叫苦叫累,官至局級,我個人認為就可以了。在生活中,我跑遍世界6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也跑遍了。我還出版了自己的專著《真實接觸》、《走近世界民族》和《閑草集》,開設了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和今日頭條等等。我曾經歷過青梅竹馬,大學同窗,紅顏知己等浪漫的情感生活。我參加過芭蕾舞劇的演出,民族舞的演出,主持過節目,講過故事,演過話劇,還會唱歌;我自己也喜歡各種體育活動,游泳會四種姿勢等等。我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滿,夫妻一起搞事業。這些加在一起對我的生命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盡管我剛過60歲。當然,我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取,不斷地創新……活到老,學到老。 有一個朋友說我的人生是完整的,就是因為我的生活中存在著不完整。這個說法很辯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太完美了,反而不完整了。我寧愿在生活中有不完整,我希望在我的生命中既有寬度也有長度。哈哈不好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