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鵲橋仙: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收錄于《全宋詞》中。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二、宋四家: 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 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字看似平實、樸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息,就像他淵厚的學問一樣,神龍變化不可測。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后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書法初以周越為師,后取法顏真卿及懷素,受楊凝式影響,尤得力于《痊鸛銘》,筆法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字體開張,筆法瘦勁,自成風格。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蘇鎮江。米芾以書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來自后天的苦練,米芾每天臨池不輟,史料記載:'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半刻廢書也。' 蔡襄 (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游)人,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等官職,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 三、西園雅集: 古代文人的聚會稱為“雅集”,歷史上最著名的雅集有兩個,一個是發生在東晉紹興的“蘭亭集”,一個是發生在北宋汴京的“西園雅集”。蘭亭集之所以出名是因為王羲之的字,而西園雅集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李公麟的畫和米芾的題記,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宅第花園。宋神宗元豐初,王詵曾邀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以及日本圓通大師等當代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園聚會,會后李公麟作《西園雅集圖》,米芾書寫了《西園雅集圖記》。 四、宋代民俗: 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朝代,中國很多的春節風俗都起源于宋代,此景觀主要表現了宋代的新春風俗,有“爆竹”、“錘丸”、“守歲”、“舂米”等,這些習俗與傳統,千百年來,塑造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寄托了中國人的美好愿望,構建了中國人的禮俗秩序,也生成了中國人的文化認同。 五、錦繡宋詞: 動詞是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長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此地錦繡宋詞景觀,精選了幾首大家耳熟能詳的代表之作,以饗游客。 六、宋徽宗花鳥畫: “有氣韻而無形似,則質勝于文;有形似而無氣韻,則華而不實”是對宋徽宗花鳥畫的最好解釋,觀其畫,形似以物趣勝,神似以天趣勝,由形似達到神似,不但有正確的形體,還富有活潑的精神。趙佶在繪畫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達到神似的,傳說趙佶畫翎毛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可以這么說,徽宗趙佶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擁有較高的藝術涵養和繪畫才能,并真正稱得上畫家的皇帝。 七、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致,含蓄婉轉,余味無窮。 八、衩頭鳳: 此景觀為三只鳳凰共叼一只金釵,寓意為衩頭鳳,同時也暗含了陸游與唐婉的愛情故事,話說陸游唐琬結婚以后,“伉儷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對情投意和的恩愛夫妻,而陸母恐陸游兒女情長,荒疏功業,時遷怒唐婉,責罵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鴛鴦,在陸母唆使下,另娶王氏成妻,二人被迫分離,唐氏改嫁趙士程,彼此之間音訊全無,七年后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城南的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見人感事,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成就了這首千古絕唱——《衩頭鳳》 御河文化客廳碼頭航線暑期火爆運營,拉長了開封水系的乘船游覽線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