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名單。該通知一經發布,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及質疑,未來技術學院到底是什么?包含了這么多學科的未來技術學院,怎么招生,學生怎么培養呢?選在2021年高考還剩10多天的時間公布名單,對高考將產生哪些影響?
日前,教育部公布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高校名單。 通知指出,首批學院建設高校要明確建設目標。瞄準未來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常規、突破約束、突破壁壘,強化變革、強化創新、強化引領,著力培養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技術創新領軍人才,推動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服務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該通知一經發布,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及質疑,未來技術學院到底是什么?包含了這么多學科的未來技術學院,怎么招生,學生怎么培養呢?選在2021年高考還剩10多天的時間公布名單,對高考將產生哪些影響? 未來技術涵蓋哪些學科?EDN小編從已公布信息中整理出以下學科:
綜合來看,各高校依據自身特點,側重方向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都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交叉學科。 為何要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其實,未來技術學院建設醞釀已久。早在2018年,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在共同印發的文件中,就提出“在科研實力強、學科綜合優勢明顯的高校,面向未來發展趨勢建立未來技術學院”。 通過四年左右時間,2020年,教育部印發《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下文簡稱《指南》)明確,在專業學科綜合、整體實力強的部分高校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探索專業學科實質性復合交叉合作規律,探索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新模式,爭取用十年左右時間打造能夠引領未來科技發展和有效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科研高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突破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深刻地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地位。瞄準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圍繞未來可能產生的變革性技術進行前沿探索,搶抓科技發展機遇,培養具有前瞻交叉思維的科技領軍人才是高等教育承載的歷史使命。 那么未來技術有哪些? 《指南》多次提到的一個概念是“交叉融合”,要打破傳統按照學科門類劃分的知識體系,促進理工結合、工工交叉、工文滲透、醫工融合。 雖然首批未來技術學院看起來主要以工科和醫學為主,不過從《指南》中在“立項程序”部分的規定來看,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高校獲得批準。 未來技術學院如何培養人踩?《指南》中明確指出,堅持“學生中心”,探索從選拔到“本碩博”貫通的全過程培養機制。 包括以學生興趣為激勵,問題導向和創新驅動,創新學業考核評價機制提升學業挑戰度,強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考查。 具體一點的有,搭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科學猜想平臺,激勵學生提出新的科學猜想,嘗試解決已有的科學猜想。 《指南》明確了未來技術學院七個方面的建設任務:
網友評論:對高考產生哪些影響?知乎用戶@南湖若光 表示,選在2021年高考還剩10多天的時間公布名單,耐人尋味! 信息技術、前沿技術涉及的學科本就高考報志愿的熱門,未來技術學院一出,預計各省高分考生會涌向這些入選高校的未來技術學院所涉學科方向專業。那些傳統工科所報志愿預計會更加分流到這些新工科專業。也有人說未來技術學院會和人工智能學院等一樣,數年之后又沉寂,換湯不換藥。教育部這次發文戰略布局未來技術,雖是自主申報,要是有一定理工基礎的高校都不申報,可想一所高校對未來技術都不主動、不熱心,怎會吸引優質考生。 資本界最熱心未來技術、前沿技術,大牛成長股出自前沿技術的比例很高。預計這些入選高校的未來技術學院以后的畢業生是資本界的關注熱點,當然也是華為等新科技巨頭的用人首選院校畢業生。 此次未來技術的定位,大大超出此前幾次高教改革,這次是跨學科的融合,即使部分試錯失敗,那也是通向未來的學費。雙一流是高校在國家戰略布局的體現,AB之分也是動態調整的,有進有出。在新一輪雙一流名單即將出臺的背景下出臺未來技術學院,高考志愿的方向性可想而知。 理工科考生選這12所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第二批及以后入選的也很優秀;經濟學,可以選擇入選國家首批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的院校;其他學科,參考教育部學科排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