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熬粥的中藥百合味甘,微寒,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而百合煮粥是最常用的“抗燥”良方。適合秋燥伴失眠、多夢者。對于舌紅、心煩、鼻出血者,煮粥時可加蓮子30克。枸杞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生津的作用,用來煮粥非常適合養生。甜杏仁性味甘、辛,苦杏仁性味苦、溫;可宣肺止咳,降氣平喘,潤腸通便,殺蟲解毒,杏仁用來煮粥適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大便干燥者。 玉竹又名葳蕤,味甘微寒,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作用,水煎代茶飲,也可與大米一起煮粥食用。斛味甘,微寒,能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退翳,對秋燥伴有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者尤為適宜,有較好的明目潤燥功效。二冬即天門冬和麥門冬,在抗燥藥膳中,通便潤腸的效果顯著。芡實煮粥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利濕健中之功效;主治腰遺精,小便不禁,大便泄瀉等病癥。當歸煮粥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和潤腸通便的功效。 2、中藥能煎幾次服藥時間湯劑一般每日1劑,煎2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服藥方法湯劑一般宜溫服。丸劑顆粒較小者,可直接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 質硬者,可用開水溶化后服。散劑、粉劑可用蜂蜜加以調和送服,或裝人膠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膏劑宜用開水沖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嘔吐。沖劑宜用開水沖服;糖漿劑可以直接吞服。 3、中藥服用注意事項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頭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鐘,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鐘??諝狻囟?、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使藥液中的酶分解減效,細菌繁殖滋生,淀粉、糖類營養等成分發酵水解,以致藥液發餿變質,服用后對人體健康不利。 中藥用藥禁忌1、配伍禁忌,是指兩種以上藥物混合使用或藥物制成制劑時,發生體外的相互作用,出現使藥物中和、水解、破壞失效等理化反應,這時可能發生渾濁、沉淀、產生氣體及變色等外觀異常的現象。 2、孕婦在妊娠期間應盡量避免做一些影響到胎兒的事情,這稱之為妊娠禁忌。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慎用的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滯,以及辛熱等藥物。 3、為了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的發揮其治療作用,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如辛辣、魚腥、發物、生冷、油膩、酸冷等。 4、由于藥物的藥性不同,其作用各有專長和一定的適應范圍,因此,臨床用藥也就有所禁忌,稱“證候禁忌”如麻黃性味辛溫,功能發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適用于外感風寒表實無汗或肺氣不宣的喘咳,對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肺腎虛喘則禁止使用。 煎中藥的方法1、鍋蓋: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 2、浸泡: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藥),要20分鐘。用水煎藥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厘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3、火候: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4、操作: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讓藥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第二次時間可略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