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每日推送? 抗菌藥物的耳毒性,你知道嗎? 今天(9月27日)是國際聾人日。 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數字:
以往,人們忽視了一些抗菌藥物的耳毒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用藥錯誤。 而如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鏈霉素對兒童的聽力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會產生耳聾的后果。 除了鏈霉素,還有哪些藥物具有耳毒性、有致聾風險?什么是抗菌藥物的耳毒性?該如何預防耳毒性、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今天小編和大家盤一盤。 01 什么是抗菌藥物的耳毒性? 抗菌藥物的耳毒性主要是指抗菌藥物損害了第八對腦神經(前庭蝸神經),造成聽力損傷。 其臨床表現為眩暈、惡心、嘔吐、平衡失調、步態不穩等,前庭功能檢查會顯示功能低下或喪失。部分聽力損傷經前庭功能代償后可逐漸恢復平衡,但有些聽力損傷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終身不能恢復。 02 有耳毒性的抗菌藥物有哪些? 在所有的抗菌藥物中,氨基糖苷類耳聾性的不良反應報道最多。 本類藥物的急性耳毒性一般是可逆的,停藥后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用藥后3-5天內出現耳毒性癥狀,50%的患者可以恢復;慢性損傷大多是不可逆的,這可能與用藥持續時間長、血藥濃度高、用藥者的年齡、家庭遺傳等因素有關。 鏈霉素具有較強的前庭毒性,約20%-75%出現前庭損傷的癥狀,4%-15%的患者聽力受到損害[1];新霉素最易引起耳蝸毒性,甚至在口服或局部用藥中也有耳毒性。 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聽力損害通常是雙側對稱的,而阿米卡星、卡那霉素誘發的聽力損害可以是單側的,主要表現為耳脹、頭暈、耳鳴、高頻聽力減退,甚至耳聾等。 耳毒性機制:有研究發現,硫酸鏈霉素與其它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耳蝸損害機制可能不同,如慶大霉素主要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對聽神經纖維不直接損害,而硫酸鏈霉素引起的耳聾,早期僅發生在耳蝸傳入和傳出神經末梢破壞,但不發生毛細胞的損害。 當前的大部分觀點認為,氨基糖苷類耳毒性可能與以下幾種機制有關:
注意事項:
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可引起耳鳴、聽力障礙等不良反應,其耳毒性多發生在治療后4-8d,一般停藥后1-3d可恢復,2周后可完全消除,偶見持久損害的報道。 琥乙紅霉素能產生與劑量相關的可恢復的雙側聽力損害,通常伴有耳鳴[2]。與氨基糖苷類引發的聽力損害不同,琥乙紅霉素是對低頻率的聽力有損害。 另外,乙酰螺旋霉素的耳毒性可能與年齡、藥物劑量、服藥時間、肝腎功能無關[3]。羅紅霉素、妥布紅霉素,尚無耳毒性的報道。 耳毒性機制可能為紅霉素對耳蝸神經直接毒性作用引起。動物實驗提示紅霉素對耳蝸毛細胞有毒性作用[4]。 注意事項:
四環素類抗菌藥物中,其耳毒性相關資料較少,但仍有多西環素和米諾霉素導致耳鳴的個案報道,米諾霉素也具有前庭毒性。 研究表明,四環素類藥物產生的耳毒性與劑量呈正相關[5]。四環素類藥物與利尿劑合用時,能明顯增加耳毒性的發生率,常發生于口服后1-3d;停藥后2-3d,癥狀可緩解。 耳毒性機制:可能與藥物蓄積內耳淋巴液影響其功能,造成前庭反應如眩暈、惡心、眼花等。 注意事項: 四環素在女性中的耳毒性較男性高出2-3倍,因此年輕女性在治療粉刺時,四環素與維生素A聯用可產生較高的危害性,后者可引起四環素誘發顱內高血壓。 糖肽類抗菌藥物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均具有一定耳毒性。 國外研究報道,萬古霉素在中小劑量下,幾乎不產生耳毒性,但在較大劑量和長期使用時可出現耳鳴、聽力減退和不可逆聽力損害。 大劑量使用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時應對患者聽力進行關注,必要時監測聽力及腎功。 Brummett等[6]通過動物實驗發現:萬古霉素與慶大霉素聯用時,可增加慶大霉素在血漿和外周淋巴液中的濃度從而增強其耳毒性,其機理可能是萬古霉素增加了細胞對慶大霉素的通透性并促進它在細胞內選擇性的聚積。 耳毒性機制:有研究表明,萬古霉素的耳毒性與過去制劑中的雜質有關,但也有研究發現,萬古霉素的耳毒性與濃度有關,血藥濃度大于80mg/L時發生聽力損害。 注意事項:老年人、嬰幼兒、有聽力減退或耳聾和腎功能不全史者慎用。 應避免與具有耳、腎毒性的藥物同時使用,以避免加劇耳毒性。 有資料表明,青霉素類藥物氨芐西林、氯唑西林以及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唑啉、頭孢拉定等也具有耳鳴或聽力減退的不良反應。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較高劑量青霉素類藥物時更易發生,耳毒性癥狀通常停藥后可緩解。 耳毒性機制:該類抗菌藥物的耳毒性產生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有動物實驗顯示[7]:頭孢唑啉耳毒性作用可能與用藥劑量有關。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條件下可造成新西蘭大白兔耳蝸內、外毛細胞靜纖毛不同程度損傷。 在臨床工作中也注意到一些患鐵缺乏癥的嬰幼兒或兒童在大劑量應用頭孢唑啉后出現感音神經性聾。推測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等特定條件下可能存在耳毒性[8]。 注意事項:針對腎功能不全患者、缺鐵患者,應減小劑量或避免使用。 03 預防耳毒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上述抗菌藥物都有一定的耳毒性,為避免耳毒性發生,建議臨床在應用中應做好以下方面:
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保護好你的小耳朵! 參考文獻: [1] T P de Jong,R A Donckerwolcke,T M Boemers. Neomycin toxicity in bladder irrigation. J Urol,1993, 150(4):1199. [2] 曾力強,文明. 琥乙紅霉素致耳鳴、聽力減退1例[J]. 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1,10(3):195. [3] 陳義方. 乙酰螺旋霉素致耳鳴[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5(4):273. [4] H Stupp,K Kupper,F Lagler,et al. Inner ear concentrations and ototoxicity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in local and systemic application.Audiology.1973,12(5):350—363. [5] 李道佩,陳冬梅. 淺談藥物的耳毒性[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6,6(6):441. [6] Brummett li E,Fox KE,Jacobs F,et al. Augmented gentamicin ototoxicity induced by vancomycin in guinea pigs[ 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0,116(1):61-64. [7] 楊曙,謝鼎華,朱剛華.大劑量頭孢唑林耳毒性的實驗研究[J].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7,7(5):401-402. [8]司繼剛.藥源性耳聾防治研究進展[J]. 中國藥物警戒,2013,10(12):730-7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