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痛胃疼——最好“中成藥”——安中片。 【成份】桂枝、延胡索(醋制)、牡蠣(煅)、小茴香、高良姜、砂仁、甘草。【功能主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和胃止嘔。用于胃脘疼痛,慢性胃炎,胃酸過多,胃及十二脂腸潰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兒童一次1~1.5片,一日3次。 2. 積食——最好“中成藥”——寒水石小灰散。 用于食積不消,胃潰瘍,胃痞癥。中醫消食導滯,散結消痞。用于食積內停,脘腹痞滿,不思飲食。 3. 口臭——最好“中成藥”——秘治膠囊。 清熱導滯,用于胃腸實熱所致的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4. 腎陰虛——最好“中成藥”——降脂靈片。 主要功效為補肝益腎,用于肝腎陰虛、頭痛頭暈、須發早白、高脂血癥。 5. 腎炎——最好“中成藥”——石淋通顆粒。 清濕熱,利尿,排石。用于尿路結石,腎盂腎炎,膽囊炎。 6. 視力模糊——最好“中成藥”——特靈眼藥。 明目消炎,可以治療眼睛紅腫刺痛或者輕度沙眼等疾病。 7. 痛經——最好“中成藥”——調經促孕丸。 具有補腎健脾、養血調經之功效,主治脾腎陽虛引起的經血不調、經期不準、月經過少、久不受孕、痛經。 8. 牙疼牙痛——最好“中成藥”——齒痛消炎靈顆粒。 疏風清熱、涼血止痛,用于脾胃積熱、風熱上攻所致的牙齦腫痛、急性齒根尖周炎、智齒冠周炎、急性牙齦(周)炎。 9. 便秘——最好“中成藥”——枳實導滯丸。 具有消積導滯,清利濕熱之功效,主治、濕熱內阻所致的大便秘結、脘腹脹痛、不思飲食。 10. 耳聾耳鳴——最好“中成藥”——補腎強身膠囊。 淫羊藿、狗脊、女貞子、菟絲子、金櫻子為主要成分,功效為補腎強身。用于腰酸足軟,頭暈耳鳴,眼花心悸。 11. 濕氣重/濕疹——最好“中成藥”——蜈黛軟膏。 由蜈蚣、蛇床子、黃柏、山慈菇、五倍子等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痛的作用。用于風濕熱邪所致的亞急性、慢性濕疹的輔助治療。 12. 肺熱——最好“中成藥”——靈丹草膠囊。 【成份】靈丹草等。 【功能主治】清熱疏風,解毒利咽,止咳祛痰。用于風熱邪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13. 肝膽濕熱——最好“中成藥”——金龍舒膽顆粒。 由金錢草、龍膽、茵陳、柴胡等組成。具有清熱利膽,舒肝理氣的作用。適用于濕熱型、濕熱兼氣滯型的膽囊炎。 14. 鼻炎——最好“中成藥”——傷風停膠囊。 【組成】麻黃、荊芥、白芷、蒼術(炒)、陳皮、甘草。【功能主治】發散風寒。用于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所致的頭痛,鼻塞,鼻流清涕。 15. 高血脂——最好“中成藥”——牛黃降壓片。 具有清心化痰,鎮靜降壓之功效。用于肝火旺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壓病見上述證候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