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到底是怎么導致的?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作等特點。 癥狀方面的危害和后果是濕疹造成的直接影響,一方面濕疹會造成患者皮膚持續瘙癢,嚴重的伴有瘙癢難以忍耐,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精神萎靡,煩躁及精神因素障礙。還會造成皮膚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水皰外觀損害。 濕疹病因復雜,治療好轉后仍易反復發作,難根治。因臨床形態和部位各有特點,故用藥因人而異。 1.一般防治原則 尋找可能誘因,如工作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嗜好、思想情緒等,以及有無慢性病灶和內臟器官疾病。 2.內用療法 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 3.外用療法 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生理鹽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對于治療的更好的方法可以選擇復方黃柏液。此藥由黃柏、連翹、金銀花、蒲公英、蜈蚣組成。方中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連翹味苦,性涼,歸心、肝、膽經,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瘡家之圣藥。金銀花味甘,性寒,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癰腫疔瘡等;蒲公英性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熱毒瘡瘍。蜈蚣具有攻毒散結、通絡逐瘀的作用。方中苦寒之品,多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