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3 手拎兩個饅頭,環抱一瓶礦泉水,穿著樸素,笑容靦腆……這兩天,一位被采訪的北大“路人”火爆全網。令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這位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伙兒,竟然是北大“數學大神”韋東奕。 雖然這個名字很多人普通人不一定聽過,但是他的成就一定能令你瞠目結舌。 韋東奕 第49屆、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滿分獲得者,金牌第一名。 2013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個人全能獎。 國內外數學競賽金獎拿到手軟,八年完成本碩博,目前是北大數院助理教授,被學生們敬稱“韋神”。面對如此人才,一些人嗅到味道開始抖機靈了。 很多人標榜——顏值即正義,而這種外貌協會之人在網上尤其多。對于媒體放出的韋神采訪,很多人第一反應不是敬佩,而是對他的外表、身材、穿著指指點點。 學術江湖上關于“韋神”的傳說很多。在北大師生的眼中,他是癡迷數學的求知少年。在面臨高考的考生眼中,他是難以企及的天花板。 當被問到“成為北大老師要多牛”時,他也只是淡淡地回應道:“我就是對數學比較感興趣”。相比人們津津樂道的身外之物來說,這份對于數學、對于知識的執著與追求才是韋東奕身上的閃光點。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給人一種淡泊名利的超然感。 在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環境中,保持一顆純粹的學者之心,是常人難以逾越的境界。 韋東奕所在的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寫了一封非常禮貌的公開信,呼吁大家“手下留情”,給韋東奕,更是給那些不染世俗的專家學者,一個“安靜”的烏托邦。 既然我們沒有韋東奕的學術造詣,唯一能做的,就是為“掃地僧”們創造一個純粹而友善的空間。 在這個最富有創造力的年紀,他需要的不是曝光、知名度,而是一張書桌,一支筆,一串也許你看不懂的字符奧秘。 研究是一項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業,很多不同領域的“大神”們,為了遠離紛擾,甚至會刻意封閉自己,當起“苦行僧”。 時代需要他們,我們更需要這樣的人,是他們用自己的求知欲,充當著未知世界的探路人。 保證他們不被無聊的好奇心所煩擾,是我們對學者的一份善意和尊重。 END 圖文編輯 | 小小阿山 視覺旅行日記 | 記錄每處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