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步伐越來越近,就算我如何努力也不能面面俱到,但還是盡量照顧周全。今夜我們重拾均值不等式。 不等式板塊,教材已刪減得面目全非,最重要的均值不等式還在,所以高考不可能視而不見。嚴格地說,均值不等式并非一個不等式,而是一串不等式,就像鏈條,所以多選題有了稱心如意的載體。 1 圍觀 一葉障目,抑或胸有成竹 本題似乎沒有壓軸題的樣子,就算放在第5題都嫌簡單。 其實并非所有的壓軸題都很難,諸如2007年山東卷的第16題(見操作),2009年山東卷的第12題以及全國2卷的若干題。高考臨近,太難了怕你心灰意冷,所以打打雞血。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得意忘形,高考沒結束,悠著點。 解決均值不等式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①消元,化二元為一元,減少變量干擾; ②配湊,配湊均值不等式的結構(湊系數、添項與減項); ③常值代換,利用1的代換構造均值不等式的形式; ④重要不等式,利用重要不等式進行放縮。 2 套路 手足無措,抑或從容不迫 法1,消元,化二元為一元(注意恒等變形),然后分離常數,配湊均值不等式的結構求得最值。 消元法是解決多元問題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不一定簡單,甚至有些題根本不奏效,所以我們不止需要這一板斧。 法2,“1的代換”,這是本題最常見的打開方式,沒有老師會置若罔聞。 上述變形像極了直線方程的截距式,因此,均值不等式也時常以直線方程為載體。即便是這樣,難度也不會太大,常值代換總能一擊得手。 法1與法2皆是從條件入手,法3則換位思考,從結論出發,化積為和,求得最值。 均值不等式難就難在變形,幻化無窮。可一旦掌握,就像變戲法似的,隨心所欲,揮灑自如。 3 腦洞 浮光掠影,抑或醍醐灌頂 柯西不等式已被踢出教材,但我還是很樂意在此介紹。 好東西,豈可獨自享用。 柯西不等式的全稱叫“柯西-布列可夫斯基-施瓦茨不等式”,聽著名字都洋氣。正是后兩位數學家的推廣,才使得這一不等式達到近乎完美的地步。 柯西不等式及其推論在證明不等式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里介紹其中一個。 4 操作 形同陌路,抑或一見如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