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游的第三天,將游覽位于霞浦縣境內的半月里、東安島、高羅沙灘和大京沙灘。霞浦地處福建省東北部,地處沿海,呈半島型區域,全縣陸地面積149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59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5公里,大小島嶼400多個。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港灣成了霞浦的地理特色,是“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之美譽。 網上下載照 半月里畬族古村位于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村,整個古村背靠彌勒山山麓,狀如一輪彎月,古村因此而得名。半月里村是畬族聚居的村莊,村民大多數姓雷,迄今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保存畬族歷史文化遺產最為完整的村落。 畬族是一個分布在我國南方福建、浙江、江西、廣東等省的少數民族,居住在福建的畬族人,占畬族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畬”字來歷甚古,在《詩》、《易》等經書中就已出現,意為刀耕火耘。“畬”字衍化為族稱,始于南宋時期,當時畬民到處開荒種地的游耕經濟生活特點而被命名。因此《龍泉縣志》說:“(民)以畬名,其善田者也”。 半月村中有龍溪宮、雷氏祠堂、舉人府等三組清代古建筑和大量畬族文物。村口的龍溪宮始建于清雍正八年,面積達508平方米,由大門、戲臺、眾廳、神廳、神龕等構成,其建造工藝繁瑣細致,獨具畬族建筑特色。 ![]() 半月里村前寨后的古榕樹,是古村的一道迷人風景。特別是村口的三棵大榕樹,分別位于龍溪宮前面、右側和筆架山坡上。它們有著數百年樹齡,盤根錯節,樹干蒼虬,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生機盎然,為這個迷人的畬寨,更增添了幾分秀美之氣。 ![]() ![]() ![]() ![]() ![]() ![]() ![]() 走在石塊鋪就的古村巷弄里,青磚老屋歷經風霜、古樹舊院述說往日。半月里村注重保存傳統文化。僅從清道光三年至光緒十一年,短短六十年的時間,小村子就接連誕生了雷世儒、雷步緣等五位秀才,這在當時福寧府的畬族村中是惟一的,在全國的畬族村寨中更是罕見。 ![]() ![]() ![]() ![]() 雷氏宗祠背靠狀元頂,前為筆架山,坐北朝南,為硬山頂磚木結構。規模不大,但古雅可觀。祠內尚存清道光二十八年秋雷世儒為宗祠親書“鳳山衍慶”匾額,匾中鳳山則指畬族祖居地鳳凰山恰是高辛帝鼻祖之地。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