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我們說了,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哥本哈根詮釋,它否定了現實的決定性、因果性和獨立于觀測者的客觀現實性。 玻爾還為科學的目的定了一個基調,說,科學的目的不是,也不能解釋自然的本質,而是關于自然,科學能進行怎樣的描述。這句話其實就是對哥本哈根詮釋的總結。 而在愛因斯坦的科學觀里,科學就是用來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質,如果科學不能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質,那要科學有何用?大家都不用搞科學了,都會回家抱孩子算了。 從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中,就能看出愛因斯坦的科學觀,他說:大自然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被科學所理解。 可以看出,1927年,以玻爾為首的量子學派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經典學派,已經在世界的本質問題上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那么正好這一年的10月24號,要召開第五屆索爾維會議,這樣就可以把大家聚在一起對現在的量子力學進行討論,所以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電子和光量子。 參加會議的人主要分為了三個陣營,以玻爾為首的根本哈根學派,包括波恩,海森堡、泡利,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經典物理學陣營,包括薛定諤和德布羅意;剩下的就是中立派,多以實驗物理學家為主。 在會議中德布羅意就自己的導波理論發表了演講,說,電子實際上以波和粒子的狀態真實存在,電子乘波而來又乘波而去,就像是沖浪運動員一樣,波為電子提供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這立刻就遭到了泡利和海森堡的抨擊。 這時德布羅意看向了愛因斯坦,給了愛因斯坦一個眼神,希望他能站起來懟哥本哈根學派,沒想到愛因斯坦選擇了沉默,估計愛因斯坦心里并不支持德布羅意的觀點。 德布羅意失望之余,從此以后改旗易幟,轉而接受了哥本哈根的解釋,和愛因斯坦分道揚鑣。 薛定諤在會中也發表了演講,說了他的波動力學,以及自己對波函數Ψ的解釋,薛定諤這個人旗幟鮮明,他一直反對哥本哈根對Ψ的概率解釋,和愛因斯坦一直保持著統一的戰線。 隨后海森堡和波恩發表一份聯合報告,說了他們的矩陣力學,測不準原理,物理解釋,量子力學的應用,最后它倆總結道:我們認為現在的量子力學已經是一個完備的理論,不需要再對他的物理基礎和數學假設做任何的修改。 愛因斯坦這時一肚子的不滿快要壓不住了,因為他除了接受不了哥本哈根的解釋以外,還受不了他們得意的樣子,愛因斯坦認為沒有一個理論可以聲稱自己是完備的。 不過這時愛因斯坦并沒有起身發言,而是在臺下露出了不屑的笑容,笑這些年輕人還是太過幼稚。 就在玻爾發言講述了自己的互補原理,否定了獨立于觀察者而存在的客觀現實性以后,愛因斯坦終于是坐不住了,他不想再沉默下去。 在這次會議上,愛因斯坦主要攻擊了哥本哈根解釋的波函數坍縮問題,拿雙縫干涉為例,電子在達到感應屏幕之前,它在屏幕上每個位置出現的概率滿足波函數Ψ的描述。 也就是說,在每個位置上電子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出現的概率不同,那么當電子在選擇了一個點出現以后,這個點的概率就變成了100%,那么其他點的概率就瞬間變成了0。 玻爾等人聽了以后,一時半會理解不了愛因斯坦想表達什么,因為在他們的心里,波函數的坍縮就是一個瞬時的選擇過程,不需要對其進行描述和說明。 而且電子的波函數本身就不代表任何的物理實在,它不是一個真正的波動,所以不存在物理學中超光速的問題。 愛因斯坦還對電子在雙縫前的表現提出了質疑,當存在雙縫的時候,電子可以產生干涉條紋,當關閉一個夾縫,干涉條紋就消失了,這是為什么? 還有兩個夾縫之間的距離雖然很窄,但是對于電子的體積來說,仍然像是隔著十萬八千里,那么電子是如何知道另一條縫是開還是合? 這個問題難不倒玻爾,玻爾說雙縫實驗正是體現互補原理最好的證明,當電子到達雙縫前,它并不是一個粒子,也不是一個波,而是一個抽象的幾率波,沒有物理實在。 這時電子的幾率波可以同時通過任何可能的路徑,通過的幾率波又會互相疊加,改變電子在每個位置出現的概率。 當電子到達雙縫前,只有一個夾縫的時候,它的幾率波就只能選擇一個路徑通過,但是這時由于我們準確地測量了電子的路徑信息,這是粒子才具有的信息,所以電子的波函數就會塌縮,電子表現出粒子性,因此干涉條紋就消失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試圖獲取電子的路徑信息的時候,就是對電子粒子性的測量,這時就不會出現干涉條紋。也就是說,路徑信息和干涉條紋也是兩個互補的量,我們只能在同一實驗中,看到其中的一個。 玻爾還順便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在雙縫安裝一個探測器,看電子到底是通過了哪條狹縫,這種想看電子路徑的實驗,都會導致干涉條紋的消失。 不過這種裝探測器的實驗只是個思想實驗,并沒有人能夠做出來。而在往后關于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的變種實驗中,只要是我們想獲得電子的路徑信息,比如已經做出來的延遲選擇實驗,量子擦除實驗,這些實驗結果都符合玻爾互補原理的描述。 還有我們總想不通的是,電子是怎樣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的,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你總是把電子想象成了一個小球,一個物理實在。 哥本哈根的解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在沒有測量電子的時候電子沒有任何實在性,它不是粒子,也不是真實的波,而是一組虛無縹緲的幾率。所以它能同時通過兩條狹縫并不奇怪。 幅 如果你非要想象一個小球,同時經過了兩條狹縫,那肯定會感覺違反常識。 總之,還是我之前說的,只要你理解了哥本哈根詮釋,雙縫干涉實驗其實一點都不神奇,那些整天說,雙縫干涉實驗恐怖,觀測改變了實驗結果,現在改變了過去,其實都有點老營銷的味道。 如果你從開始到現在,把量子史話一直看下來了,那么關于雙縫實驗的一切困擾都將煙消云散。 雖然愛因斯坦所提的問題,都被玻爾化解了,但是這并沒有改變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態度,3年之后,他再次向哥本哈根學派發難,這次攻擊的是,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希望證明量子力學的不一致。 由于時間的問題,下個視頻,我們繼續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