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又被稱為《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具有極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中國史學“前四史”。老黃為您講述精彩的《漢書》故事。 志·食貨志下(三)法律越來越嚴苛,很多官吏被免職。兵革多次發動,很多百姓花錢免除徭役、購買五大夫、千夫爵位,能夠征發的軍士越來越少。漢武帝就任命千夫、五大夫爵位的作為官吏出征,不想出征的要交納馬匹。同時把這些官吏罰到上林苑中砍伐樹木,修建昆明池。 第二年,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進攻匈奴立功,賞賜五十萬金,軍馬戰死的有十多萬匹,轉運糧草和車甲費用還沒有計算在內。這時財政匱乏,很多戰士得不到應有的俸祿。 有關部門說三銖錢太輕,輕錢容易造假,改讓郡國鑄造五銖錢,把錢的邊緣做成凸起的輪廓,使人們不能再靠磨擦取得銅屑。 大司農寫信給鹽鐵丞孔僅和東郭咸陽說:“山海是天地寶物所藏,應當歸屬少府管理,陛下沒有私心,歸屬大司農協助收取賦稅。希望招募百姓自出費用,官府提供煮鹽工具,讓這些人用官府的器具進行煮鹽。不勞而獲的百姓想獨占山海資源,以便能發家致富,從而以利役使百姓。對于禁止這事的議論,聽到的簡直太多了。有敢私自鑄造鐵器煮鹽的人,鉗掉他的左腳趾,沒收其器物。郡縣不產鐵的,設置小鐵官,由他們管轄所在縣的鐵器。” 漢武帝派孔僅、東郭咸陽馳驛通知天下興作鹽鐵,設置鹽鐵官府,讓以前富有的鹽鐵人家做官。官吏中的商人就更多了。 商賈借助于錢幣改變,積累貨物逐利。于是公卿們討論后向漢武帝建議說:“很多郡國遭受災害,對貧民和無產業者,要招募他們前往廣闊富饒之地。陛下減少膳食節省費用,拿出皇宮的錢幣來幫助百姓,放寬貸款給農民,但百姓仍然不到田畝中耕種,商賈卻增長更快。貧困者沒有積蓄,全都仰仗官府。以前征收小車稅和商人的緡錢各有差別,要恢復原來的標準。商人放取高利貸,賤買貴賣,囤積居奇,以及所有靠經營取得贏利的人,即使沒有商人戶籍,也要申報財產,一律按照兩千貫錢收取一算稅。手工業及冶鐵、煮鹽都有租稅,一律按照四千貫錢收取一算租稅。除非官吏、三老、北部邊境的騎士,有小車的都要交一算稅;商用小車要交二算稅;船五丈以上交一算稅。隱匿不申報和申報有隱瞞的,罰防守邊境一年,沒收其財產。如果有人舉報,獎勵被舉報人的一半財產。商人有戶籍,以及家屬,都不得以私名占有田地,以便利于農民。有敢違反法令的,沒收田地和財物。” 這時,豪強富人都競相隱匿財產,只有卜式幾次拿出錢財來幫助官府。漢武帝就封卜式為中郎,賞賜左庶長爵位,授田十頃,布告天下,以便帶動百姓。開始時,卜式不愿意做官,漢武帝強行加封,他后來逐步做到齊國國相,這些事情記載在其《傳》中。 孔僅主持天下鑄造鐵器,三年時間升至大司農,位列九卿。桑弘羊擔任大司農中丞,管理國家會計事務,慢慢設置均輸以流通貨物。開始命令官吏可以交納谷物補任官員,郎官要交納六百石。 自從制造白金幣和五銖錢后的五年,因為觸犯盜鑄金錢赦免死罪的百姓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其中沒被發覺殺掉的更是不可勝數。自首被赦免的有一百多萬人,但自首者占不到其中一半,大概天下人都在盜鑄錢幣。犯法者太多,官吏不能全部殺盡,于是漢武帝就派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路巡視各郡國,舉報兼并他人財產以及與郡守、國相勾結謀利的。御史大夫張湯正正處在富貴掌權時,減宣、杜周等人擔任中丞,義縱、尹齊、王溫舒等人依靠使用慘急苛刻的刑罰升任為九卿,直指夏蘭等人也出現了,其標志性事件是大司農顏異被誅殺。 開始時,顏異擔任濟南亭長,因為廉潔正直慢慢升遷為九卿。漢武帝和張湯已經制造出了白鹿皮幣,把這事詢問顏異。顏異回答說:“現在王侯朝賀奉獻白璧,價值數千,但其包裹的鹿皮反而價值四十萬,這是本末不相稱。”漢武帝很不高興。張湯和顏異平時不和,等到有人舉報顏異有不法言論時,案件被交付張湯審理。顏異在和客人交談,客人說詔令剛剛下達,還有不便利的地方,顏異當時沒有表示應對,只是稍微翻了翻眼皮表示鄙視。 張湯于是上奏,說顏異身為九卿,發現詔令有不便利的地方,不進言但心中認為不對,這是死罪。從此以后就有了腹誹的法律,以后公卿大夫大多阿諛奉承取悅他人。 漢武帝已經下達關于稅收的法令并且尊寵卜式,最后也沒有百姓愿意拿出財產幫助政府,于是獎勵告發富戶隱匿財產逃稅的風氣就盛行起來了。 郡國鑄錢,百姓鑄造了很多假錢,錢幣多而且很輕,公卿大臣就請示在長安鑄造官府用的赤仄(音zè,嘖),一枚頂五枚使用,交納官賦不是赤仄不收。白金幣慢慢貶值,百姓不再當作寶物使用,官府下令強行使用也不起作用,一年多后終于被廢止不用。 在這年中,張湯被處死而百姓并不思念。 以后兩年,赤仄錢也貶值,百姓使用巧法拒絕使用,最后因為太不方便也被廢止。于是漢武帝下令各郡國禁止鑄錢,只有上林三官負責鑄錢。因為全國的錢幣太多,又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錢不能流通,各郡國以前所鑄造的錢幣全部廢止銷毀,把冶煉的銅運送到三官。這樣一來,百姓私下盜鑄錢幣的越來越少,因為其所花費用不能抵頂成本,只有能工巧匠和大奸才能盜鑄。 楊可主管全國舉報隱匿財產、逃避稅收,中等以上家庭大多都被告發。杜周負責審理案情,很少有人能翻案。漢武帝派遣御史、廷尉、正監分路執行不同使命出使諸國,處理郡國隱匿財產案件。罰沒到官府的百姓財產數以億計,奴婢上千萬,大縣的田地數百頃,小縣的田地也有一百多頃,房產大約也是這個數字。于是中等以上的商人大多數破產,百姓只好安于美食好衣,不再進行積蓄。政府因為有鹽鐵告緡錢的收入,費用漸漸寬裕了。期間還擴大關中的地域,設置了左右輔。 開始時,大司農管理的鹽鐵官分布很多,官府再設置水衡都尉,想由其來主管鹽鐵事務。等到楊可鼓勵告發隱匿財產的事后,上林三官中的財物越來越多,漢武帝就命水衡都尉主管上林。上林中的財物充足,就要擴大。這時粵國打算同漢朝展開水戰,于是開始大規模修建昆明池,池周修筑的觀宇環繞。建造的樓船高達十多丈,上面插上旗幟,蔚為壯觀。漢武帝受其感染,命人建造起柏梁臺,臺高數十丈。宮室的修建從此越來越趨于富麗堂皇。 朝廷把算緡錢分發給各官府,水衡、少府、太仆、大農各自設置農官,經常就地在各郡縣整治沒收的土地進行耕種。沒收的奴婢分配給各苑囿喂養狗馬禽獸,其他分配給各官府。官職設置更復雜更多,罪徒奴婢眾多,因而由董河漕運至長安的糧食增加到大約每年四百萬石,并且還需要官府自籌一部分谷物才能滿足費用。 所忠建議說:“有的世家子弟富人斗雞走狗馬,打獵博戲,擾亂百姓。”于是就下達懲罰罪犯的命令,相互舉報牽連的達到數千人,名叫“株送徒”。百姓交納財物就能補任為郎官,郎官選舉制度從此衰落下去。 這時山東遭遇黃河水災,連續幾年欠收,有的地方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其地域方圓兩三千里。漢武帝對這事很哀憐,命令饑民可以遷徙到江、淮之間謀生,允許其在那里停留居住。朝廷派出的使者冠蓋相屬,在道路旁負責保護,同時調運巴、蜀的米粟賑濟災民。 黃其軍 作于2021年6月3日(古歷辛丑年四月廿三) |
|
來自: 新用戶6688532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