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心理療愈&最落地的身心靈平臺 文:凡默(斑馬) 二級心理咨詢師|一級婚姻咨詢師 塔羅師|占星探索者|能量療愈師 1 今日閨蜜開車去接媽媽,一路邊開車邊閑不住用藍牙與我語音,去的路上嬉笑打鬧,我還笑稱老娘很重要,隨時被你召喚。 路程很近,美好的能量也很短暫,過了沒一會,那邊傳過來了一堆負能量,母親一見面開始談弟弟,話里話外兒子的種種好與自己的親密,一進閨蜜家門開始百般挑剔,狗狗有味道,茶杯太土氣,衛生怎么搞不好。 閨蜜立即情緒開始泛濫,壓制不住的委屈、憤怒、羞愧,強行克制自己馬上要開架的沖動,跑進臥室與我訴說。 2 在這個世界上,除去親密關系,最微妙的不過就是母女或者婆媳關系,閨蜜的傾訴讓我想起了婆婆,那個時候我還年輕,但孝心還好,因為她年事已高,經常的會把婆婆請到家里住幾天,所謂的孝敬一下,在那個親密接觸的過程中,我會發現一個現象非常的奇怪,就是婆婆在我家里與在她自己家里,對待我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婆婆在他的家里的時候,我就是親閨女,完全的敞開,好吃的從不吝嗇,女兒給的一些稀罕的吃的都拿出來與我分享,可是一到我家里居住,從踏進我們的門口開始,她就成了比較刻薄的“皇太后”,女兒來看她拿的好吃的她會藏起來,然后我就成了那個隨時需要防備的兒媳婦,別說敞開了,有時候完全是敵人的架勢對待,那個時候尚年輕,肯定會傷心,傷了幾次心后被好奇心替代了,這是為什么呢,反反復復我觀察了不下十幾次,幾年來來回回來我們家,都會是這種狀態。 后來我發現,噢,她來我家其實是有一點焦慮自卑的,在她的家是她的地盤,她是放松的,是慷慨的主人,在我的家,到了所謂的“敵人”兒媳婦的家,我可不能比你矮,受你的控制,我要掌握主權,后來我發現了這個微妙的心理后,我就開始哄她,她一發飆,我就說,好我聽你的,后來她才能軟下來放松些,但還是不及在她的地盤上更像個慈悲的慷慨的老人。 看,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會看到一個老人的內在小孩實際上是有很復雜的恐懼的,內在的不安全感或者自卑心理都會導致她們出現一些“強悍”的行為,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一個人越強內在越虛弱,但是我們作為當事人因為缺乏覺察與“不著相”的能力,所以真的是很容易隨著這樣的劇情攪進去。 3 所以,老人一進門就數落閨蜜的種種不是,這只是個表象,她可能要表達的是“我很重要”,你看我不在你把家里搞的什么樣,或者要表達的是我可是你媽比你高,我來你家可不吃閑飯的諸如等等。總之絕對不是閨蜜收到的表面信息:你不好,你什么也不會,甚至延伸到我沒有價值,媽媽不愛我。 那為何閨蜜就馬上掉進去了一個“我不夠好”、“媽媽不愛我”、“你不接納我”、“我沒有價值”這樣的洞里了呢? 這些感受是當下的嗎?是一個成年人正確推理出來的真相嗎? 其實真相是,當一個人內在的創傷沒有被療愈之前,與外界發生互動的時候,我們就會被啟動我們內在固有的模式以及感受,這與真相與事實并不能吻合。媽媽數落她,只是媽媽自己的議題,女兒條件好常常接媽媽小住,作為母親會有惶恐與不安,虛張聲勢先發制人表達自己的主權是一種可能,還有可能是因為她小的時候母親也是這樣對待她的,這里面的心理非常的復雜,我們一般不管對方是什么狀態,只是看到就好,但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是,與愛不愛我沒有關系,與我好不好也沒有關系,如果我們先不著急去等同,而是站在更高處“觀”與媽媽的種種現象背后發生了什么,那么我們就自由了。 4 因為閨蜜的內在小孩沒有被療愈,從小與媽媽相處形成的一些創傷能量依然存在,所以很容易在與媽媽有矛盾沖突的時候升起情緒來,但是我們首先要看到的,這些情緒與感受與當下無關,甚至與事實無關,是我們過去的一些能量被激活而已。 也就是說,委屈的是三歲被媽媽忽略的孩子情緒,憤怒的是五歲的時候被媽媽放在家里的情緒,難過的是七歲的時候媽媽晚上只管弟弟不管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想現實生活中看誰都順眼,人際關系好,在外面用多大的力都無用,因為對外我們無非是要么討好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要么對抗成為一個為自己權利而斗的戰士,你會發現這兩個路都走不通,因為偽善當好人不能成為一輩子的面具,最終我們會壓抑不住內在情緒而暴發;成為一個好戰的戰士隨時開火,只能更破壞關系,徒增人生痛苦罷了。 我們只有療愈了我們內在的創傷,才能真正的得到自由與解脫。 5 人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真的不假,我與媽媽之間,從外表看誰也沒有改變,因為大家知道一個人改變自己的習性難于上青天,可是關系卻發生非常微妙的變化,幾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媽媽依然像過去一樣不擅長表達,依然會偏袒弟弟一些,仍然會說我的衣服穿的像乞丐,可是現在聽起來看起來感受起來,都如沐春風,感受到除了愛就是愛。 再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努力表現,不再像憋著一股勁一樣的為她做好多事情,所有的發生自然而然,可是內在就是會有個能量是流動的、親密的、溫暖的。 這個過程,用在所有的關系與外在世界都合適,你在人群中總是被別人一句話挑起憤怒,極有可能是內在的自卑作祟;你在家族中明明是個小輩,卻企圖站在祖先的份上去招攬管理、最大奉獻,那是因為你內在的重要性不夠;你在兩性關系中總是挑剔對方不夠愛你,是你饑渴的內在根本不知道愛是什么;你時刻想在人群中出人頭地、占山為王,那是因為內在自卑的都要低到塵埃里去了,只能用強悍的外表撐起虛弱的內在。 內在被療愈的人,看誰都順眼,外在發生什么都如如不動,處理事,但不會糾結與情緒起伏,即便有起伏也會隨觀隨化,這樣的人生才會生出許多的自由來。 近期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