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二惡英是環境污染物,屬于“12大危害物”,即一組被稱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險化學物質。二惡英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其具有非常大的潛在毒性。實驗證明它們可以損害多種器官和系統。 二惡英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長久駐留,因為其本身具有化學穩定性并易于被脂肪組織吸收,并從此長期積蓄在體內。它們在體內的半衰期估計為7至11年。在環境中,二惡英容易聚積在食物鏈中。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越高,二惡英聚積的程度就越高。 二惡英的化學名叫:2,3,7,8-四氯二苯并對二惡英(TCDD)。其名稱“二惡英”通常用來指結構和化學性質相關的多氯二苯二惡英(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某些類二惡英多氯聯苯(PCBs)具有相似毒性,歸在“二惡英”名下。大約有419種類似二惡英的化合物被確定,但其中只有近30種被認為具有相當的毒性,以TCDD的毒性最大。 二惡英污染源二惡英主要是工業過程的副產品,但也可能來自于自然過程,如火山爆發和森林火災。二惡英是冶煉、紙漿氯漂白和一些除草劑和殺蟲劑制造等各種生產過程的有害副產品。在二惡英被排放到環境中這個問題上最難辭其咎的,莫過于垃圾(固體廢物和醫院廢物等)的焚燒,主要原因是燃燒不充分所致。現有技術已具備廢物焚燒低排放控制能力。 盡管二惡英來源于本地,但環境分布是全球性的。世界上幾乎所有媒介上都被發現有二惡英。這些化合物聚積最嚴重的地方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特別是乳制品、肉類、魚類和貝殼類食品中。其在植物、水和空氣中的含量非常低。 PCB工業廢油的大量儲存,其中許多含有高濃度的PCDFs,這種現象遍及全球。長期儲存以及不當處置這種材料可能導致二惡英泄漏到環境中,導致人類和動物食物污染。PCB廢物很難做到在不污染環境和人類的情況下處理掉。這種材料需要被視為危險廢物,并且最好在專門的設施中通過高溫焚燒處理。 二惡英污染事件許多國家對其食品供應中的二惡英進行監控。這樣能夠早期發現污染并防止事態的擴大。動物飼料被污染后造成多次二惡英污染事件,例如在動物飼料生產過程中使用遭污染的粘土、脂肪或柑橘果泥球造成牛奶和動物飼料中二惡英含量升高。 有些二惡英污染事件就重大得多,給許多國家帶來了深遠影響。 2008年末,愛爾蘭因在豬肉抽樣檢查中檢測出二惡英含量超出安全指標的200倍,召回大量豬肉和豬肉產品。這導致了一個與化學污染相關的最大食品召回事件。愛爾蘭進行的風險評估表明沒有造成公共健康威脅,經追查污染起因來自污染的飼料。 1999年,比利時的家禽和蛋類中發現了高含量的二惡英。接著,遭二惡英污染的動物類食品(家禽、蛋、豬肉)相繼在其它國家發現。其禍根是遭受非法處置的PCB工業廢油污染的動物飼料。 1976年,意大利薩浮索的一座化工廠發生嚴重事故,大量二惡英泄漏。一個充滿有毒化學物質的氣團,其中包括TCDD,進入了空氣中,致使方圓15平方公里的范圍遭受了污染,這個區域內生活著3.7萬人。對受害人群的廣泛研究仍在繼續,以確定這次事故對人體健康的長期影響。 有關TCDD作為某些橙劑(一種在越戰中使用的落葉劑)中的有毒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引起了廣泛的研究。其與某些類型的癌癥及糖尿病的聯系也正在研究中。 盡管所有國家都可能發生,但大多數此類報道都發生在工業化國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有較健全的食品污染監測、較強的危險品意識和較完善的管理控制,用來發現二惡英問題。 曾經報道的還有幾起人為投毒事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先科,他的面部因患氯挫瘡而損毀。 二惡英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人類短期接觸高劑量的二惡英,可能導致皮膚損害,如氯痤瘡和皮膚色斑,還可能改變肝臟功能。長期接觸則會牽涉到免疫系統、發育中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生殖功能的損害。 動物慢性接觸二惡英已導致幾種類型的癌癥。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于1997年和2012年對TCDD進行了評價。根據動物數據和人類流行病學數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將TCDD分類為“已知人類致癌物”。不過,TCDD并不影響遺傳物質,并且低于一定劑量的接觸,致癌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由于二惡英普遍存在,因而所有人都有接觸的環境且身體里都有一定程度的二惡英,也就產生了所謂的機體負擔。目前,正常環境的接觸總體上不會影響人類健康。然而,由于這類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潛在毒性,需要采取努力來減少目前環境的接觸。 易感群體發育中的胎兒對二惡英最為敏感。新生兒的器官系統迅速發育,也可能更易受到一定影響。一些個人或群體可能因為飲食(如某些地方大量食用魚類)或職業(如造紙業、焚化廠及危害廢物處理場工作人員)而大量接觸二惡英。 預防和控制對二惡英的接觸適當焚燒污染物是預防和控制對二惡英的接觸的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還可以消滅含有PCB的廢油。焚燒需要850°C以上的高溫。為了消除大量有毒物質,甚至需要1000°C或更高的溫度。 預防或減少人類接觸二惡英,最好的措施就是瞄準源頭,也就是說,嚴格控制工業過程,以盡可能減少二惡英的形成。這是各國政府的責任。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于2001年通過了《瞄準源頭降低食品中化學品污染的措施的操作規程》(CAC/RCP 49-2001)。之后,在2006年通過了《預防和降低食品和飼料中二惡英和類二惡英PCB污染的操作規程》(CAC/RCP 62-2006)。 人類接觸二惡英,90%以上是通過食品,其中主要是肉制品和乳制品、魚類和貝類。因此,保護食品供應是關鍵。除了瞄準源頭措施以降低二惡英的排放以外,還需要避免在食品鏈中對食品形成二次污染。初級生產、加工、分發和銷售中良好的控制與操作,對安全食品的生產來說都必不可少。 上述例證顯示,遭污染的動物飼料往往是食品污染的根源。 必須建立食品污染監測體系來確保不超過允許含量水平。飼料和食物生產商有責任確保原材料的安全以及生產過程的安全。各國政府有責任監督食品供應的安全,并采取措施保障公眾健康。各國應制訂在懷疑發生污染時確定、阻止、處理被污染飼料和食品的應急計劃。應檢查受影響人群的暴露情況(如檢測血液或母乳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影響(如通過臨床觀察了解癥狀)。 消費者可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接觸風險?剔除肉食中的脂肪和食用低脂乳制品,可以降低對二惡英化合物的接觸。此外,平衡的膳食(包括適量的水果、蔬菜和谷物)將有助于避免從單一來源過量攝入。這是一種減輕機體負擔的長期策略,可能對女孩和年輕女性來說最為重要,這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降低正在發育的胎兒及以后哺乳嬰兒的接觸。不過,讓消費者減少自身接觸的可能性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制約。 如何辨別并測量環境和食品中的二惡英?對二惡英進行化學量化分析需要非常先進的方法,世界上只有數量有限的幾個實驗室能夠做到。分析成本非常高,根據樣品類型而各不相同,但分析一個生物樣品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全面評估一個廢物焚化裝置的排放情況則需要數千美元。 生物(細胞或抗體)篩選方法的開發在日益加強,采用這種方法分析食品和飼料樣品也越來越多地被驗證。這種篩選方法成本低,可以進行更多的分析。如果篩選檢測呈陽性,就必須通過更加復雜的化學分析來確認結果。 世衛組織有關二惡英的活動世衛組織于2015年首次發布了全球食源性疾病負擔估計。在這一背景下審議了二惡英對生育和甲狀腺功能造成的影響。在僅考慮這兩個后果時,情況顯示在世界上某些地方這種接觸可顯著加重食源性疾病負擔。 降低對二惡英的接觸,是實現減少疾病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目標。為了對可接受接觸劑量提供指導,世衛組織召開了一系列專家會議來確定二惡英容許攝入量。 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對PCDD、PCDF和“類二惡英”PCB進行了最新的綜合風險評估。 為了評估這些物質對健康的長期和短期風險,總攝入量或平均攝入量應對幾個月時間進行評估,容許攝入量則應對至少一個月時間進行評估。專家確定了暫定每月容許攝入量(PTMI)是70微微克/公斤。這種劑量是在對健康無可察覺的影響下終身可攝入的二惡英劑量。 世衛組織與糧農組織合作,已通過食品法典委員會制訂了《預防和降低食品和飼料中二惡英和類二惡英PCB污染的操作規程》。該文件為各國和地區主管當局制訂預防措施提供了指南。 世衛組織一直負責全球環境監測系統中的食品污染監測和評估規劃,通常稱為GEMS/Food。它通過全球50多個國家參與的實驗室網絡,提供食品污染程度與趨勢方面的信息。其監測規劃中包括二惡英。 世衛組織還對人乳中二惡英的含量進行定期研究。通過這些研究,對人類對各種來源的二惡英的接觸進行了評估。最近的數據表明,過去二十年來,多個發達國家采取的控制二惡英排放的措施已經大量降低了對這種物質的接觸。從發展中國家獲得的數據不夠完整,尚無法做出時間趨勢分析。 世衛組織正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實施《斯德哥爾摩公約》展開合作,這是一項減少排放包括二惡英在內的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協定。正在考慮采取若干行動,減少焚燒和制造過程中產生的二惡英。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開展全球母乳調查,包括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進行調查,以監測全球二惡英污染趨勢以及根據《斯德哥爾摩公約》實行的各項措施的有效性。 二惡英在環境和食品中以一種復雜的混合物形式出現。為了評估整個混合物的潛在風險,對這組污染物采用了毒性當量概念。 經過專家會商,世衛組織確定了二惡英及相關化合物的毒性當量因子(TEFs),并定期進行了重新評估。世衛組織毒性當量因子值已經得到確立,適用于人類、哺乳動物、鳥類和魚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