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曾有這么一個新聞: 杭州一個年輕媽媽,從確診到癌癥去世,僅僅1年多的時間。 她第一次做腸鏡,是因為家里的叔叔、伯伯都得了胃癌,之后,醫生就建議她每年都要做一次。 前兩年都做了,沒問題。 只有第三年沒做。 結果第四年腸鏡體檢出腸系膜淋巴腫大。 漏查一年,身體就出了問題。 她自己呢,用盡了一切辦法看病,看的是最好的專家,用的是最好的化療藥,竭盡所能,但結果還是令人遺憾。 如果早一年發現,是不是來得及?誰也不能肯定。 每年定期參加體檢,就能預防早期病變嗎? 部分程度上是這樣的。 美國人的腸鏡普查,另腸癌發病率下降了40% 日本人的胃鏡篩查,是日本人胃癌早期發現率高達50%,這個數字,在中國只有15%。 所以鼓勵大家定期體檢的目的就在于此! 體檢,很重要; 定期體檢,更重要。 一、 管理型重疾險——保險公司搞出的新招式 最近,重疾險行業迎來了一朵“奇葩”,叫做家醫保, 為什么說它奇葩呢?因為它是管理型重疾險。 管理型重疾險,保險公司凈整這些新名詞..... 至于它是什么?其實非常好理解。 大家都有保障的需求吧? 大家也都有定期體檢的需求吧? 保險公司把它一結合,就有了管理型重疾險。 普通重疾險,風險發生后賠錢。 缺點是,它缺少對疾病的主動干預和健康管理,疾病該發生還是發生,不能從源頭上切斷或阻止疾病發生。 風險就像定數一樣。 但現在有一個產品,可以做到預防疾病,提供一站式終身醫療健康服務, 是不是很香? 而這,就是【家醫保管理型重疾險】。(由京東健康定制、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出品的) 其產品形態如下: 它的特色就在于“管理型”這3字,還把服務寫進了條款里,100%能兌現。 而且根據它們的健康服務手冊條款,還可以了解到詳細的責任細則。 引申出了四種情況,分別對應: 健康時、小病時、大病時、康復時 第一,當你健康時: 保險公司承諾,每年提供一次“免費的早篩體檢”,不僅每年一次,而且是終身提供。 知乎上,就有很多人提出“要不要每年體檢”的問題? 答案是肯定的! 去年,在《大眾醫學》雜志上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2018年上海白領體檢異常比率高達98.75%。 也就是說,100個員工中只有不到2人是健康的。 定期體檢的目的是,它可以發現早期病變,降低疾病發生概率,早篩查,就早治療,防范于未然。 不同年齡段,家醫保提供的體檢項目稍稍不一樣,18-45歲為B套餐(京典體檢B套餐),46以上為A套餐(京享體檢A套餐),這兩個在京東健康上的價格不一樣。 B套餐是698塊/次,A套餐是1298塊/次。 但家醫保是免費的。 如果自己去體檢的話,也得好幾百。 針對不同年齡的人,體檢項目有區別。 B套餐包含17項體檢項目,A套餐21項。 除了常規體檢,還包括很多重要的體檢項目。 注意,不同套餐的檢查項目是不一樣的。 比如癌癥早篩,包括這些: 為什么很多癌癥一發現就是晚期,因為常規體檢查不出來,要靠癌癥早篩。 癌癥早篩,可以發現我們身體的早期癌癥,這時癌癥還沒有擴散,只位于某一部位,手術切除即可,而且往往這個時候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所以體檢包含癌癥早篩,真的不錯。 所以體檢不等于癌癥早篩。 常規的體檢項目是沒有癌癥早篩的,像很便宜的員工體檢,兩三百就可以做了,但想篩查癌癥,不好意思做不到。 員工體檢做了,深度篩查更要做。 而且,只要是在全國606家體檢機構進行體檢,就可以免費享受體檢服務,除西藏、海南以及港澳臺外,其它地區都設置了體檢機構。 合作的體檢機構包括瑞慈、愛康、慈銘、美年、熙康這五個,大家可能都聽過。 據說后邊還會進一步擴增,期待~ 第二,當得小病時: 家醫保提供“專屬家庭醫生7*24小時管家式”服務,包括圖文/視頻電話問診、健康/用藥服務、三甲名醫院免費問診、掛號等。 亮點是,一人買,全家都能享受這個服務。(但最多4人) 而且這個是不限次數的。 說實話,這些服務都挺實用的。 比如說三甲醫院掛號服務和免費問診,三甲醫院,普遍有更好的專家,各項設施和條件也更好。 看病是不是更放心了? 再比如家庭健康檔案,記錄家庭每個成員的健康狀況,可以更好做疾病篩查和預防。 第三,當得大病時: 這里的大病指的是得重疾。除了一次賠一筆錢外,還提供重疾綠通服務,包括住院和手術安排,不耽誤治療。 還有多學科會診(MDT),避免誤診。 但這個地方要注意的是,如果重疾已經理賠過了,那么免費體檢、小病服務以后當然是沒有了的。 剩下面最后一個健康服務。 第四,當康復時: 大病5年內,還有重疾隨訪服務的,保險公司的說法是,為了提升5年生存率、降低5年復發率。 這個隨訪不是走形式的,大病能不能痊愈,它是很重要的一步。 比如疾病是否還會復發?如果監控到身體有其它危險信號,還可以及時做出處理。 不過它只針對特定癌癥才有。 包括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重度甲狀腺癌等10項高發疾病。 這是它一個小缺陷。 另外注意一下, 四項健康服務全部由京東健康提供,對,就是那個京東,由它提供。 這個沒什么影響。 京東健康包括京東大藥房、京東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都是正規的。 要知道復星聯合的復星系本來就是做醫藥健康的,屬于國內知名藥企,不管上游還是下游都做得很好。這次與京東健康強強聯合,推出家醫保健康管理型重疾險,真的非常棒了。 別人做可能還真做不來。 以往的重疾險,體不體檢完全是個人的事情,只有在發生疾病后,保險公司才提供理賠和服務。 而家醫保主動關注客戶的健康。 第一降低疾病發生率,第二為大家提供醫療干預的健康服務。 明顯多了幾分人情味。 而且這可能也是未來重疾險的發展方向。 保險之外,增加了服務,讓保險變得真實可感,是真不錯。 但是,甭管怎么吹,家醫保畢竟是一款重疾險, 下面接著看保障內容過不過硬。 二、家醫保保障怎么樣? 這兩個月,重疾險有回歸初心的勢頭。 責任減少,也讓保費更加親民。 家醫保就是其中一個。 它是一個裸重疾險。 撇開健康服務不說,責任特別簡單。 重疾保障110種,賠1次,賠付100%保額。 50歲(含)前得了重疾,就賠160%保額, 相當于買50萬,50歲前賠80萬給你。 保障疾病這一塊,銀保監會規定的28種重疾,它必須有,而且肯定占到了重疾理賠的95%以上。 家醫保的責任真的非常簡單,除了保重疾,附加責任也只有兩個。 投保人豁免和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保障。 沒了~ 這兩個責任,主要看個人需求和預算。 預算不足,不必強行附加。 30歲,買30萬保額保終身,不附加情況下, 男是3903塊,女是3660塊。 比同為裸重疾險的康惠保旗艦版2.0和有為1號都要貴。 但人家貴有它的道理。 第一,它50歲前是有額外賠的,有其它兩款沒有。 第二,健康服務的成本總要考慮吧? 我個人真的很喜歡這個責任,雖然知道定期體檢重要,但我自己是真沒有每年定期體檢的習慣,所以這個責任很絕。 畢竟是“免費”,逼也要逼著自己去體檢。 但不是沒有缺點,缺了輕/中癥保障感覺是個比較大的bug。 大家不妨想想看,現在年年體檢,萬一檢查出輕/中癥疾病,保險不賠,還要自己花錢看病,這個時候,心里不會抱怨? 體檢查出來疾病,保險公司不管? 希望保司后面能把責任加上去吧。 如果買50萬保額的話,還有小驚喜。 再加1元,就可換購京東價699元的京智康-家醫守護星,和小愛音響、天貓精靈是一樣的智能觸屏音箱,可用來一鍵呼叫家庭醫生,實現視頻問診。 如果預算不夠,就算了。 我們粗略和市場上的幾款好產品做個對比(因為這產品嚴格來說,并沒有可以直接對標的產品): 這幾款里,單看疾病責任的話,家醫保管理型重疾險是沒有優勢的,但也不差,就是價格稍貴了那么一點點。 考慮到系統的健康管理,它又是獨一無二的。 尤其是每年提供的體檢,很不錯。 很多重要體檢項目,價格并不便宜,如果全面體檢的話,花費過千也完全有可能,所以保費貴有它的道理。 這也是無可替代的一個優勢。 為了自己,每年也要去體檢一次。 這個產品最后再說一點,健康告知整體偏嚴,產品一共問到了九項,女性和新生兒還有一份補充告知。 對累計保額、年收入都有限制: 肆公子最后說: “我不喜歡體檢,自我感覺一向良好?!?/span> “如果身體不舒服了呢?” “那更不敢去體檢了,萬一檢查出點什么,自己就太倒霉了?!?/span> “得了大病,心里后悔嗎?” “早知道,當初就應該定期體檢的,病就不會被越拖越嚴重了?!?/span> 沒有健康這個1,后面再多0也是沒用的。 體檢,目的是做好健康管理。 它很重要,尤其對癌癥如此高發的疾病而言,癌癥早篩是很有必要的,當然能做一次全身檢查就最好。 這里我想提一個概念,叫強制體檢。 我們問問自己,有多少次因為僥幸,就沒去做體檢了? 但僥幸歸僥幸,風險是一直在的。 現在有一款產品督促你去,會不會就不一樣? 強制體檢,它可能比強制儲蓄要重要得多。 家醫保這個產品,人家設計的目的就是管理每個人的健康,從健康,到小病、大病、康復,都有一套完整的系統。 每年提供的一次免費體檢,一定要去做。 發現問題,就不耽誤治療。 如果有健康問題,或者不清楚健康告知的,可以加我微信咨詢sidacaizi0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