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職場.右手采購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0年4月2日 這是2020年第039篇原創文章 總第310篇原創文章 全文1786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Source: unsplash 有人把職場比作一輛公共汽車,每到一站,總是有人上上下下。 馬云曾經說的那句“員工離職無非兩個原因:要不就是錢給少了,要不就是心受委屈了!”一直深入人心,細細想來確實很有道理。疫情進行時,錢是不是給少了咱就不說了。先聊聊關于心受委屈了這件事。如果我們根據員工的離職周期做個總結的話,可能是這樣的:
所以你看,不管在什么階段,離職這件事一直貫穿始終。 那如果一個同事離職了,會不會對周圍的同事造成影響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是“身”和“心”雙重影響。尤其是當一位有能力的同事離職的時候。 “身”的影響是指那些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影響。比如,留下的工作怎么辦?項目誰來接?報告誰來寫?降價指標誰來背? “心”的影響是指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影響。比如,在長期的交流與交往中,同事之間已經形成默契,甚至培養了較深厚的感情。當同事離開,使這種共同性、熟悉感被破壞,從整個團隊到其中的個人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話也說回來,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離職還是不離職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并不會改變基本面,比如說對于公司的根本看法。除非離職的同事影響力非凡,這個畢竟是極少數,不在討論的范圍之內。 毫無疑問,同事離職帶來的“身心”方面的影響是挑戰,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有機遇蘊含其中。 同事離職,尤其是有能力的同事離職后,如果他的職位沒辦法快速回填,那么他所負責的具體工作,職責和項目等等就會被分配給其他一個或者幾個同事暫時代理。這些同事會有額外的工作量。如果他對這個項目不熟悉的話,那么也會帶來相應的挑戰。甚至出現工作效率下降,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解決的情況。 Source: unsplash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能看出在面臨變化和挑戰時,不同的同事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有的同事表現積極、主動應戰,不僅勇于承擔,而且還能把事兒做成做好。而有的同事心不甘情不愿,找各種理由推諉,就是不肯出頭。即使被分配了額外的工作,也因為愿力不足而很難做得好,當然更談不上什么績效了。 老板會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表現積極的同事,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90分,同時主動請纓并把額外的工作也做好加30分,總分120分。而不斷推諉,不想出頭的同事,估計自己的工作也就做到80分,分配的額外工作心不甘情不愿估計很難做好,減20分,總分60分。很明顯面對這樣的變化,積極主動、既能承事也能成事的同事會有更多發展的機會。 其實職場上,老板都喜歡既有能力,又有愿力的員工。 能力是指你辦事的能力,比如說,能不能辦成事兒?能辦多少事?能不能把事辦好? 愿力是指你的意愿和態度。比如說你愿意承擔某項任務,微笑著接受挑戰。還是說一上來就說“不”,還別別扭扭,一萬個不愿意都寫在臉上。 * 有能力,沒有愿力。要不就是不愿意接受任務,要不就是做事兒容易拖拉。最后容易給老板造成你的態度不端正的印象。如果公司把它歸納為價值觀問題,性質就比較嚴重了! * 有愿力,沒有能力,要不就是事情做不好,要不就是沒有效率。時間長了,老板會覺得你是扶不上墻的阿斗,搞不好就會“打入冷宮”。 當然我這么說的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專業負責,獎罰分明的好老板。沒有好老板,剛才說的一切都免談! 最后,相送大家兩句話: 離職不離職都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 既有能力又有愿力,既能承事也能成事讓你把挑戰變成機遇!
版權聲明:“KEEP精進”個人公眾號的文章均為本人原創。未經本人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及復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請事先通過本公眾號后臺等方式申請并獲得授權。原創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本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