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你看得懂你的臉色嗎? 周末了,總喜歡約朋友去公園閑游,賞賞景,一遇到開得漂亮的花,就忍不住停下腳步,合照一張發朋友圈。 一拍照,問題就來了,花開得那么嬌嫩明艷,但我們的臉卻呈土色,又黃又暗淡,是怎么回事呢? 古詩里形容美人的臉蛋,常以花來作比,「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 在中醫里,形容我們正常的面色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 黃為我們的底色,明,代表明亮;潤,代表潤澤;含蓄就是夾有血色。面色紅潤,隱現在皮膚之內,有光澤滋潤則為健康狀態。 但在熬夜多、誘惑大的現代,有這樣白里透紅,健康面色的人已經不多了,夸你一句「你氣色真好」那就是很高的贊美了。 臉色不好,暗示著什么問題? 中醫說望、聞、問、切,望診是四診之首,所謂「常色者,無病之色也」,人的「臉色」是會說話的。 早在《內經》中就有提到:「五色形于外,五臟應于內,猶根本之與枝葉也。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有病必有色,內外相襲,……五色之見,莫不相輸應焉」。 面部在上為首,且皮膚薄嫩,體內氣血盛衰變化,五臟六腑的強弱狀態,很容易通過面部的色澤變化顯露出來。 這就好比觀察一株植物,如果外表看它的葉子青翠飽滿,那根系大多也健壯發達,如果它的葉子黃化,或有白斑,那就很可能是底下爛根或者染病了。 和葉子一樣,人面色不佳的情況也分很多種,發黃的,發青的,發白的,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不一樣,解決調理的辦法也不同。 常見的有以下三種,大家可以對照具體,看看自己是屬于哪種情況,一起把「面子」(臉色)和「里子」(臟腑)都養好。 面色發黃,浮腫 多是脾虛濕蘊,脾胃不運 黃色,土之色,土居中央,對應脾。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土的功能正常,水谷精微運化正常,精微可正常轉化為氣血,則面色有光澤。 「黃」本是正常的底色,但還有一種不健康的黃,叫「萎黃」,即面色淡黃憔悴無光澤,多見于脾胃氣虛的人,氣血不能上榮頭面。 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常,對于吃進去的五谷,脾胃運轉無力,不能化生精微氣血,無氣血滋潤面部,則饑黃晦暗。 同時,脾主水液代謝,一些脾虛失運的人,容易受「濕邪」侵襲。濕困于脾,濕氣熏蒸面部,面色也會發黃而且虛浮,晨起時往往臉部水腫較重。 這部分人還容易伴有舌苔厚膩、發白;沒精神,容易累;喉嚨堵、異物感;脘腹脹滿;腰腹贅肉多,小肚子;大便粘廁所;手腳臉浮腫,關節痛等癥狀。 這種情況的朋友,除了可以多運動,振奮陽氣以行濕化濕以外,日常還可以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山藥,茯苓,蓮子,白扁豆等。 人參,入脾胃,大補元氣,養血生津。(《藥典》) 人參吸取天地土氣精粹,所以土氣濃厚,脾胃屬土,人參健脾胃功能很強,能補益脾陽五臟,強氣血之生化。 茯苓,《用藥心法》:「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茯苓擅長利水滲濕健脾,無論偏寒偏熱的濕氣,茯苓都善于化掉渾濁,升脾胃之清陽。 白扁豆,被譽為「脾之谷」,能暖脾胃,除濕熱(《綱目》);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藥典》)。 蓮子,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藥典》) 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藥典》)通過二便的代謝把下粘的污濁排走,適合下半身肥胖,有小肚子的。 山楂,健胃消食,化濁降脂,行氣散淤,疏通脾胃通道運化積滯。(《藥典》) 面色青黑,長斑 多是熬夜失眠,肝郁,肝腎虛 青者,東方之色,青色對應肝。 不難理解,血流動時則為紅色,若是停滯不前,則為暗色,青色。 肝主疏泄而藏血,疏泄失常,氣機不暢,氣行則血行,氣機阻滯,血液則運行不暢,氣血無法上達頭面,面即現青色郁滯之象。 常伴有情志抑制、喜嘆息、長斑、脅肋悶脹痛、走竄不定,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月經不調、舌苔薄白、脈弦等情況。 在此也推薦肝氣郁結人群一款食療花茶——二花理氣茶:干月季花及玫瑰花各9克、紅茶3克,共研為粗末,用沸水沖泡10分鐘后,不拘時溫飲,每天1劑,連服數天。 臉色青黑的另一種情況是,隨著現代壓力的增大和誘惑的增多,熬夜、失眠、睡眠質量差的人越來越多。 熬夜就是在熬血,血屬陰,所以熬夜很易傷肝陰;每到夜晚,人的軀體和精神依舊活躍,陽不入陰,就容易導致肝腎虧虛,內擾心神。 而腎對應的是黑色,腎的陰陽失調,則會導致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痰飲、水腫,所以腎陽虛水飲上泛的人,還會眼眶周圍發黑,面色發黑晦濁。 這時候,養肝腎的重點就不在于吃什么,而是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能熬夜,因為晚上23點到1點是肝恢復的時間。 面色發白,發灰 多是肺虛,氣血虛 面色蒼白、身材瘦弱,容易感冒是肺氣虛的表現,可以適當使吃一些辛味食物,比如大蒜、洋蔥、生姜等,也可吃一些白果,但應以溫為主。 還有一類更常見的是氣血虛導致的面色蒼白,尤其是氣血虛的女子,不僅面色無華,甚至眼瞼、指甲都是白的。 同時還容易出現:頭發干枯,掉發;成日里總沒勁兒,手腳冰涼,怕冷吹風;失眠,睡不好;容易頭暈,月經量少…… 這時可適當吃一些滋補氣血的食物,如桂圓、大棗、桑葚、黑芝麻等,同時還得健運脾胃,可與白扁豆、山藥搭配,食之而不阻脾,強氣血生化之源。 如果自己搭配嫌麻煩,可以試試正安的八珍飲。 八珍飲由「八珍湯」改良而來,八珍湯是補益的名方,由「健脾補氣第一方」的四君子湯,與「婦科養血第一方」的四物湯合成。 古人治氣血用四君子,治血虛用四物,氣血俱虛者用八珍。 · 桂圓+大棗:對氣血好 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氣血不足,血虛萎黃。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 白扁豆+山藥:兼顧脾胃 白扁豆:「脾之谷」,芳香健脾化濕,和中消暑。 山藥:性平,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桑葚:滋陰養津 桑葚,滋陰補血,生津潤燥,常用于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 黑芝麻+黑豆:以黑養「黑」(腎) 黑芝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于精血虧虛,黑發固發。 黑豆:益精明目,養血祛風,用于頭暈目昏,體虛多汗。 甘草,和中,補脾益氣,調和諸藥。 (以上食材功效均來源于《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