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達是非洲內陸的一個小國,風景秀麗,多山丘、湖泊,面積為2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00萬人,1994年,該國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種族滅絕事件,短短100天之內,有近100萬人被屠殺,200萬人流離失所,25萬至50萬婦女和女孩被強奸,而該國當時的總人口只有700萬人。 ![]() 美麗的盧旺達 第一: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場發生在非洲內陸的大屠殺,與歐洲殖民者植入種族主義觀念有關,而歐洲人的種族主義觀念,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風行是脫不了干系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將達爾文進化論中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思想引入社會科學領域,嚴復的《天演論》其實就含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想,他的學說可以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8個字來概括,但是,嚴復的思想不能稱之為社會達爾文主義,為什么?因為嚴復主要強調的是進步主義的觀念,呼吁當時的清政府進行社會變革——變法。這就是說,社會達爾文主義將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觀念引入社會科學領域并沒有什么,但是,后來,這些觀念被歐洲的種族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利用了。 ![]() 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 查爾斯·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是最早提出優生學概念的科學家,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的部分章節中還引用了高爾頓的學說,不過,高爾頓的優生學在后來同樣也被種族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利用了。 第二:偽科學與顱相學 達爾文的進化論和高爾頓的優生學,誕生于19世紀的中葉,而在更早之前的18世紀,還誕生了一門“科學”,稱之為“顱相學”,不過,顱相學現在已經被公認為是偽科學了,只有部分觀點被認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顱相學的創始人是德國醫生弗朗茲·約瑟夫·高爾,高爾生于1758年,卒于1828年,這門學問誕生于維也納大學,1920年前后,維也納大學成為種族主義思想的溫床與顱相學也有一定的關系,高爾認為人的大腦分為27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完全獨立運作的器官,如果一個人頻繁地使用大腦的某個區域,那么,這個區域就會變得更大。關于這一點,我們也很好理解,假如我們頻繁地做俯臥撐,就會使得胳膊上的肌肉變得更多,使得胳膊越來越強大,人的大腦也是如此,頻繁地使用某一個區域,確實可以使得該區域的某些功能增強,比如,英國科學家在2000年的時候就對倫敦的出租車司機群體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們發現司機工作的時間越長,海馬體的增大就越明顯,海馬體位于大腦皮質的下方,主要負責短期記憶、長期記憶和空間定位。 ![]() 顱相學 如果高爾的研究僅限于此,那么,顱相學就是一門科學,可是,高爾卻提出了一個充滿爭議的假設理論。他認為大腦中的27個區域在增大的過程中會擠壓顱骨,從而在顱骨的前部形成不同形狀的突起。 高爾的理論一出,就為那些坑蒙拐騙之徒提供了便利,他們紛紛利用顱相學來鑒別人的頭顱,以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聰明人,誰是不正常(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顱相學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風靡一時,連馬克·吐溫都卷入了一場風波之中,馬克·吐溫想揭穿顱相學的騙局,于是,他就打扮成了一幅下等人的模樣去找專家鑒定頭顱,結果,顱相學大師洛倫佐·福勒說,馬克·吐溫的顱骨上有一個明顯的凹陷,這個凹陷使得他缺乏幽默感,他還說馬克·吐溫缺乏創造力,不過,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馬克·吐溫是一位幽默大師,并且是寫小說的作家,他怎么可能缺乏創造力和幽默感呢? ![]() 測量頭顱 第三:種族主義思想在盧旺達的蔓延 在歐洲人未到達非洲中部之前,盧旺達是一個王國,這個王國有兩個主要民族,一個是胡圖族,一個是圖西族。胡圖族與圖西族在人種上其實沒有多少差別,語言、體格和文化都很相近,差別在于社會地位。圖西族是居于統治地位,是牛主,屬于胡圖族之主人,而胡圖族則是牧牛人。圖西族的人口少,胡圖族的人口多。 ![]() 大屠殺遇難者 盧旺達在1884年徹底淪為了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德國戰敗,1919年,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盧旺達成為了比利時的殖民地。盧旺達人的種族主義觀念其實是歐洲殖民者植入的,他們想利用圖西族來統治盧旺達,就宣稱圖西族是外來的游牧民族,是優等民族,是天生的統治者,而胡圖族是劣等民族,他們理應成為被統治者。 比利時有一位名叫保羅·鮑茨的牧師,是顱相學家,20世紀的30年代,此人在比利時已經名聲大噪了,鮑茨還自制了儀器前往歐洲的多個監獄測量犯人的頭顱,以區別哪些人是正常人,哪些人不是正常人。 因為盧旺達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所以,顱相學也傳播到了這里,比利時當時在盧旺達的殖民地就采用鮑茨的儀器來鑒別種族的優劣,他們用卡鉗量過一些人群的頭顱之后,就宣稱圖西族比胡圖族優越。 ![]() 遇難者遺骸 正是有了偽科學的誤導,盧旺達的種族主義思潮逐漸蔓延,引起胡圖族的不滿,最后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之下,終于發生了盧旺達大屠殺,有近100萬圖西族和溫和派的胡圖族被殺害,200萬胡圖族人害怕圖西族的報復,而流亡國外,成為了難民。在大屠殺發生期間,還有20萬至50萬婦女和女孩被強奸,與圖西族結婚的婦女也未能幸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