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行游八角觀 作者:李明
夏雨初歇繞山行, 八角觀上草木新。 霧鎖幽徑自深谷, 山色溪聲伴蟬鳴。 
暑假的一天午后,我突然來了興致,前往八角觀游玩航拍,剛開車到長腰嶺,突然下起了大雨,不過夏天的雨來的快去得也快,過了一陣,雨漸漸變小,我邀約上馬學龍醫生一同前往八角觀。 
八角觀其實是個地名,位于巴東縣茶店子鎮柏杉與安居兩村交界處。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某年臘月,一道人夢見祖師菩薩(李耳,尊稱老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將于臘月初八午時,到達巴東馬鹿口港,道人按夢所示來到巴東江邊,稍等片刻,果然見到一龐然大物漂至面前停下,其像與夢中所見不差分毫。于是道人便請抬工將祖師菩薩抬到“銅錢觀”腳下時,突然祖師菩薩重逾千鈞,再也抬不動了,當時天色已晚,抬工們都各自回家。當晚下了一層瓜皮雪,第二天早晨發現祖師菩薩不見了,人們尋其足跡,發現祖師菩薩竟然自己八步登上了這座山頂,神威地坐在馬桑樹蔸子上,因此,這座山以此得名為“八角觀”,又稱“八步觀,八腳觀”。 
八角觀的山頂原來有一間小殿,供奉著祖師菩薩,常有信士前往拜見,在文革時期,殿宇遭到破壞,直至近些年,在馬學龍醫生的倡導組織下,進行了大規模的復建,才有現在的八角觀。 八角觀的山并不高大,但山勢綿延起伏,像一條作勢騰飛的巨龍,而龍頭則正是八角觀的最高處。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千古名句來形容八角觀再也貼切不過。 
我們沿著山梁鋪設的石階緩步上行,青石臺階被雨水沖刷顯得特別干凈,臺階兩邊種植著紫荊、桂花等珍稀樹木,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也賣力的盛開,雨后的空氣混合著花香以及泥土的氣息,分外清新迷人。“南天門”是臺階盡頭的第一座建筑,殿內供有“孔子”雕像,經過“南天門”右轉是一段泥土小徑,小徑被落葉鋪滿,兩旁全是高大的柏樹、松樹、花梨樹等,時不時滴下幾滴水來打濕了衣衫和脖子,卻也清涼無比。 轉過一個彎,再上幾級臺階,便來到了正殿腳下,抬眼望去,一幢兩層的大殿矗立在眼前,巍峨的門樓莊嚴肅穆。門樓上“八角觀”三個篆體大字,赫然醒目,朱紅的大門厚重莊嚴,古樸的窗欞花格錯落有致。殿頂房檐翹角,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

正殿共兩層,呈“井”字形,分前殿、后殿和兩側護殿,一層陳列各種古人雕像和名家書法作品,二層為觀景陽臺。 登上第二層,舉目四望,田野山林,盡收眼底。近看大殿四周,一棵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樹冠相疊,枝柯交錯,濃綠如云,田野房舍星落棋布,鄉間道路縱橫交錯。遠處群山環繞,隱約可見懸崖峭壁,雨后云霧繚繞,變幻莫測,仿若仙境。一陣微風吹來,知了和著風聲伴奏,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所有的煩惱與疲憊一掃而光,種種妙處若不是親自前來,無法體驗。 
縱觀整個茶店子鎮,安居八角觀應該是最有文化底蘊的景點了,安居片區無人不曉,婦孺皆知,過去他承載著廣大百姓的信仰,現今,他是人們納涼避暑、滌蕩心靈的最佳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