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小學賦 李德全 覽遠山之茫茫,群峰綿延以懷抱;銜長河之湛湛,一水澄碧而南環。依鐘靈之禪定寺,臨毓秀之古雅山。歲月蒼蒼,華光璀璨;古柳依依,春韻纏綿。門庭典雅,迎八方良師俊彥;樓宇軒敞,容三千兒童少年。雕梁畫棟以慕儒雅之高名,檐牙聳喙以羨校園之大觀。 洮河誦古今,青山展畫卷。楊積慶興教辦學,首創私學以啟蒙;嘛尼灘開地拓荒,學校肇基而初誕。楊復興重書校名,莫忘辦學之理念。楊氏三代重教,教育繼往開來;柳林小學重光,洮州府學典范。一代先師,篳路藍縷①,簞瓢陋巷②;歷屆學子,寸草春暉,桃李爛漫。樹程門立雪之決心③,發憤圖強;傾春蠶吐絲之大愛,躬耕教壇。開學堂以究天地萬物之常理,設庠序以通經史子集之奧秘;尊師道以奉忠孝誠信之美德,興儒學以曉禮義恥廉之規范。潤蕙滋蘭,甘棠遺愛④;雪泥鴻爪⑤,淬肝瀝膽。學校四移校址⑥,七易其名⑦;教師含辛茹苦,忍辱擎擔。悠悠歲月稠,風雨迷途,播芳惠于洮畔;煌煌一百載,啟后承前,寄教誨于少年。 環境育人,韶光永熠;佳木芳菲,情性安恬。蒼松蓊郁,綠柳蔭翳;芳草葳蕤,蜂蝶翩躚。探春凌寒兮獨報春暉,花壇錦簇兮香涌幽蘭。梨花如雪兮粉蕊含露,桃李飛紅兮蓓蕾爭艷。牡丹吐馨兮芬芳盈懷,芍藥捧蕊兮嬌艷繾綣。文化長廊,古色古典,名人警句,啟智明辨。三字經,弟子規,啟蒙教育;德智體,音美勞,全面發展。 歌離騷以上下求索,頌春秋而窮且益堅。鳳舞高崗,鶴翔九天。睿智通達,無私奉獻。誠以進德,勤以修業,弘以重任,毅以達練。教育改革,臥薪嘗膽,治校方略,薪火相傳。教學相長,革故鼎新,育人環境,和諧校園。創建特色,內涵發展,課題科研,成果斐然。寸管飽墨,妙筆生華,勤學敬業,學海揚帆。名校戰略,理念前瞻,屢屢奪魁,全州領先。悠悠然,書香飄逸洮河兩岸;脈脈焉,神韻流傳千里草原。校乃名校,咀華含英之陽光名校;教則勤教,德藝雙馨之教育搖籃。 雛鷹試飛,棲高樹以凌云;駿馬奮蹄,踏飛燕以沖漢。文昌星曜兮道德教化,滴水穿石兮誨人不倦。譜教壇之新曲,著人生之華章;辟書山之蹊徑,蕩學海之浩瀚。厚德載物,崇教以尊儒;天道酬勤,任重而道遠。
發表于《中華辭賦》2016年第一期 【注釋】 ①篳路藍縷: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②簞瓢陋巷: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瓢:古代裝水的小容器。一簞食物,一瓢湯水。形容生活簡樸,安貧樂道。 ③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比喻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④甘棠遺愛:甘棠:木名,即棠梨;遺:留;愛:恩惠恩澤。舊時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⑤雪泥鴻爪:融化著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⑥四移校址:最初楊土司所設私學在唐尕川,于1921年遷至關帝廟看樓上,命名為“卓尼初級小學”。繼而楊土司又在開闊平坦的嘛尼灘選定新校址,建設成了一所初具規模的新校園。民國十八年(1929年),學校在回亂中被馬仲英部燒毀。民國二十年(1931年),學校遷至博峪村嘛尼子經堂內上課。1932年在原址重建校舍后,學校又從博峪遷了回來。 ⑦七易其名:一是學校成立初期,命名為“卓尼初級小學”;二是民國十一年(1922年),新學校竣工后,命名為“卓尼第一高等小學”;三是1938年學校改名為“卓尼柳林高級小學”;四是1942年學校成為省立小學,隨之改名為“甘肅省立卓尼柳林中心小學”;五是1966年,學校改名為“卓尼縣永紅小學”;六是1974年,“卓尼縣城關第二小學”成立后,改名為“卓尼縣城關第一小學”;七是1982年,學校改名為“卓尼縣柳林小學”。 李德全,又名清泉,甘肅卓尼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辭賦社會員,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卓尼縣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詩賦、散文收入多部作品集,并偶爾獲獎。出版詩文集《生命如歌》,詩賦集《歲月如詩》、地方風物傳記《話說洮硯》《洮硯探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