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畫廊 | 陸抑非(1908年-1997年),江蘇常熟人,是中國現當代杰出的畫家和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擅花鳥畫,尤以牡丹為長,著有《非翁畫語錄》。 過往如何,皆是過往。 一個人坐在小院子里,整天對著一棵大樹發愁:四合院圍著一棵樹,是個“困”字,太不吉利。有人勸他:把樹砍了不就行了? 這人又搖搖頭,憂愁地說:樹砍了,院子里就只有人了,“困”字變“囚”字,更不吉利。 砍也不是,不砍也不是,于是每天長吁短嘆,滿腹惆悵。 直到有天一個人路過,聽聞他的煩惱,大聲笑道:院中所處甚狹,什么不困?院外天地之大,何困之有? 紅塵煩惱不過一二,若都擠在眼前一畝三分地里,便多是過不去的坎,糾纏不清的人。格局一大,天地一寬,自然覺得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過爾爾。 古人言: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一個人的胸懷若是寬闊如海,則世間的刁難,就像投海的石子,掀不起波瀾。相反,處處爭論是非,心中風浪四起,壞事便如驚濤拍岸,奔涌而至。 有句話說得好:“欲成大樹,不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螻蟻。” 胸懷大了,值得掛心的事便少了。 名家畫廊 | 陸抑非 泰戈爾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群星。” 一個人的眼界小了,就只看到近在咫尺的得失。只有把目光放得長遠,遠到足以看見遼闊的星辰大海,才不會因為錯過落日而煩惱。 心理學中有個“衍射效應”,意思是說,一件事的后續影響,往往取決于人們看待它的心態。 如果盯著錯誤不放,它就會在心中不斷放大,影響人們的判斷。 古語有言:“既往不咎,乃做人之第一格局。” 過去的所有錯誤與遺憾,一旦放到往后二三十年的人生里去看,都會成為不值一提的小事。 為人處世若總覺行有不得,往往就是向前看得太少,又回頭望得太多。 所謂,“過往如何,皆是過往”。放眼未來,才能收獲更絢麗的風景。 名家畫廊 | 陸抑非 曾有個熱門討論:“人過三十,最該培養哪些能力?”其中,“控制情緒的能力”被提到最多。 一個高贊評論如是說:“當我戒掉情緒,發現生活的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控制情緒,首重修心。一個人如果心境太小,裝不下的情緒多了,生出的事端便也多了。 常言道:“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 世上本無過不去的坎,靜下心來總能找到合適的辦法。 倘若稍有不順便大動肝火,只會在情急之下失去理智,任由細若蚊蠅的小事攪亂生活。 方寸不亂,事事隨空,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格局。 做人做事,先把心境修大,裝得下情緒,才守得住人生。 站在山腳,眼前是熙熙攘攘的是非,人也跟著激辯不休,苦惱這世界的吵鬧。如若站在山頂,眼中是萬里河山的境界,天朗氣清,沾不上半點人間的煩惱。 行走世間,順心與否,不在于命運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處事的格局。 胸懷廣博,不多計較,心寬路寬,便是順遂前程;眼界深遠,不同往事糾纏,無怨無患,自有一世清歡。 點亮“在看”,人生在世,把心放寬,把事看遠,格局大了,世界也會跟著變好。 作者:洞見·姜榆木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