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家臺是正寧縣永和鎮的一個小山村,依山而居,支當河南接陜西界,甚至沒有一條通車的沙石路,人口逐年流失,如今全村的人口或許還不足二三十人了吧,雖然這里亦曾是正寧明清八景“支當古渡”的接口,與先秦姚萇建城的八王莊咫尺之遙,并有著秦直古道的支線,經丁家溝北上通富有傳奇故事的碾盤山、店子畔就可以直上塬區,但如今卻落寞寂廖。 數里之遙,我卻幾乎一直未曾到過鞏家臺,偶有傳言,誰在鞏家臺打住了一只鹿,又有一批挖龍骨的在鞏家臺扎營等等,對我也只是傳說,但在今天上午我卻去了這個村子,緣于村子北溝的冰瀑被村民偶然發現,并吸引了眾多的村民去游玩。 鞏家臺的龍骨洞最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很多群眾在那里挖龍骨,而今卻是一幫寧夏南下的回族群眾在“掏寶”,主洞深或超千米,四面支洞蜿蜒,很有點象煤井,或是舊時的窨子,揍著手機的弱光深入洞中,洞壁的黃土間處處是白骨的班駁,蛇行數百米,已令人感到累熱不堪,幸在主洞有導行的電線,出洞并不難,而北溝的冰瀑卻仍有好遠。 黃土層深厚的慶陽,溝壑縱橫,許多溝谷底層都會成為積巖,巖石疏松的孔間也多有流水滲出,都是黃土地地表水的沉降的浸溢,每每冬天,許多的溝谷巖畔都會看到如瀑布般的冰鏈,只是這景象都較為分散,并不集中,而鞏家臺北溝三五百米處的冰瀑群卻綿延近百米,難怪吸引了眾多的群眾爬山涉水去參觀,我也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的圖片慕名前往的。 通往冰瀑區的路多為羊腸小道,其間茅草從從,溪流淙淙,因聽說許多地方有套鹿人設的套,所以行走都特別小心,好在這個冬天天氣和暖,早上下的一點地油子很快消融,凍結過的土地也慢慢變得松軟,一路前行就并不覺得艱難,臨近冰爆群,溪流里的浮冰也漸漸增多,既而有整塊的冰墩橫臥草從間,冰瀑比較集中,雖然形態各異,有假山狀的堆砌,有圓柱裝的聳立,有胡須狀的垂掛,也有多形狀的組合,晶瑩剔透,蔚為壯觀。 山深溪流清,鳥鳴山更幽,在被槐林與荒草占據的山溝間,那一處處曾為人居的老窯洞,讓人無法不聯想到,這一道道幽靜的溝谷,也曾是雞鳴犬吠的庭院,也曾是先民為避兵禍匪患而茍安的桃園,如今卻日漸成為人跡罕至的落沒之地。 其實在旅程中我曾想到的更多,從地質地貌的變化到物種的變遷,甚至包括許多流傳至今的傳說,但此刻,卻突然覺得有些累,夜已漸深,不妨就多發幾張圖來完結這虛度的日月。 冰雪傳奇(隨拍一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