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小行星的撞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科學界普遍認為,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在地球上盛極一時的恐龍也因此而消失。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一直對那些在太陽系中四處游蕩的小行星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觀測數據顯示,在地球周圍的空間里,確實運行著一些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而在它們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毀神星了。 2036年,毀神星可能會撞擊地球?毀神星(99942 Apophis)最早發現于2004年,是一顆大小約為450x170米的近地小行星,其質量在4000萬噸至6100萬噸之間。 雖然毀神星的“個頭”比6500萬年前的那顆小行星要小得多,但其撞擊地球所產生的破壞力仍然不可小覷,如果它真的撞擊了地球,將釋放出相當于大約15億噸TNT當量的能量。 毀神星的運行軌道與地球的公轉軌道相交,每過一段時間,它就會掠過地球一次,并且每一次與地球的距離都不一樣。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毀神星下一次掠過地球的時間為2029年,屆時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大約為3.1萬公里(這已經比同步衛星的軌道還要低了),那么再下一次又會怎么樣呢? 毀神星再下一次掠過地球的時間為2036年,科學家認為,屆時它會不會撞擊地球,主要取決于它在2029年掠過地球的時候,有沒有穿過一個被稱為“重力鎖眼”的區域。 “重力鎖眼”是指行星引力場中的一小片特殊的空間,當小行星穿過“重力鎖眼”時,其運行軌道就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改變,這很可能會導致小行星在下一個軌道周期中直接撞上行星。 也就是說,如果毀神星在2029年穿過了“重力鎖眼”,那么在2036年的時候,它就可能會撞擊地球。 由于觀測數據不足,因此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科學家都無法確定毀神星是否會在2029年穿過“重力鎖眼”,直到2021年3月,毀神星從距離地球大約1640萬公里的位置上掠過,科學家才獲取到了毀神星的大量數據。 (圖中箭頭所指的就是毀神星) 分析結果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毀神星在2029年穿過“重力鎖眼”的概率幾乎為零,科學家預測,在2036年毀神星再次接近地球時,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至少有2000萬公里。 然而我們卻不能對此掉以輕心,一方面,宇宙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并不能保證基于現有觀測數據的預測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另一方面,在太陽系中除了毀神星之外,還存在著其它的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那么人類應該如何應對小行星的撞擊呢?實際上,我們人類現有的科技并不是對小行星的撞擊毫無辦法,憑借日益先進的觀測設備,我們可以提前預判出可能會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而在此基礎上,我們已經有了多種可行的小行星防御措施。 1、物理撞擊:這種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向小行星發射具有一定質量的撞擊器,以物理撞擊的方式讓小行星偏離原來的軌道。撞擊器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快,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就改變得越明顯。 2、利用太陽光的“光壓”:當太陽光照射在天體表面時,會產生輕微的壓力,這被稱為“光壓”,對于像小行星這類質量很小的天體來講,“光壓”的長期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因此如果我們將反射(吸收)光線的物質涂抹或鋪設在小行星的一側,就能夠讓小行星兩側所受到的“光壓”失去原有的平衡,從而讓小行星慢慢地偏離之前的運行軌道。 3、動力牽引:利用大型宇宙飛船的動力將小行星拖離原有軌道,就目前來看,宇宙飛船和小行星之間可以通過引力來連接(這需要大質量的宇宙飛船),未來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通過特制的線纜來連接。 如果以上的措施都無法有效地改變小行星的運動軌道,我們就需要考慮將其炸掉了,由于這種方式具有很高的風險,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般不會采用。 小結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人類不應該只憑運氣在地球上生存,好消息是,現在的我們已經初步具備了應對小行星撞擊的能力。相信在不太遙遠的未來,人類的實力將會發展得更加強大,進而徹底解決來自小行星的威脅。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