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上下五千年絕不是夸張。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的起源于華夏文明,從遠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chuàng)造文化持續(xù)發(fā)達時期;自漢末以來,中國文化進入中衰時期;漢唐時期借由絲綢之路,亦傳入了大量西域文化。宋朝之后,歷經(jīng)北方異族多次入侵與統(tǒng)治,漢文化與鮮卑、蒙古人、滿洲人等民族文化融合,對現(xiàn)代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勞動人民總結了許許多多的諺語佳句,至今代代流傳。 今天要說的這個典故:“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十分出名”。出自《古今譚概》卷二九:“諺云:'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飛龍全傳》八回:“正是:'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龍一到淺水中,連小蝦也會戲弄它;虎離開深山來到平地,連狗也會欺侮它。比喻英雄豪杰在失勢時,會受到小人的欺負。有了這兩句,田園再接著續(xù)六句,讓其成為一首詩歌如下: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志貓兒雄過豹,落地鳳凰不比雞。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東山再起時。他年若得凌云志,鯤鵬展翅恨天低。 好了,詩有了,接下來怎就具體說說這兩句典故的故事吧,且聽田園為你娓娓道來。 話說大宋初年,有個知府,為人生性耿直、當官秉公辦事。終因得罪朝中權貴,而遭到誣陷被朝廷罷官。他回到家鄉(xiāng)后,不得不拜見當?shù)氐暮h。胡知縣原本是這位知府的下屬,曾經(jīng)受過他不少的指責,于是存心想奚落他一番,遂設宴招待老上司,還請了當?shù)貎晌还び谠娢牡奈娜俗髋恪?/p> 酒過三巡后,胡知縣以主人身份提議吟詩助興,并帶頭吟詩一首: “單奚就是奚,加水還讀溪;抹去溪邊水,來鳥便成雞(“雞”的繁體為“鶏”)。鳥兒有翅強如虎,鳳凰無翅不如雞。” 前4句采用起興手法,用拆字法給中心語“奚”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不同字分別為“溪”、“雞”,最后兩句引出本意,譏諷知府如同無翅的虎和鳳凰,反不如微不足道的鳥和雞。 知府聽罷明知對方是在嘲笑他,卻也無可奈何。只好啞巴吃黃連,苦在心中。陪客里的甲文人見知府啼笑皆非的尷尬相,不免引起同情之心,便有意幫他解圍。接吟道: “單工是個工,加力還是功,撤去功邊力,添絲成了紅。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以“工”字為中心語,改變其偏旁字形,組成不同字分為“功”和“紅”。引出本文,勸誡和開導胡知縣,冤家宜解不宜結,得饒人處且饒人。 陪客乙文人聽了,覺得甲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事不關己,何必自尋麻煩。于是趕緊吟詩: “單相是讀相,加水還讀湘,除卻湘邊水,加雨就成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知府聽罷甲乙二人的唱和,對乙的勸誡更感世態(tài)之炎涼,感慨萬分,嘆息著湊上一首: “單其是讀其,加木也讀棋,砍去其邊木,添欠就讀欺。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最后兩句,道出了他內(nèi)心的憤恨與不平。不僅語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動,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從此,便成為諺語中的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結語:人生有逆境就有順境,有高峰就會有低谷,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有開心就會有失落。人的一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是十有八九不如意。要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勝不驕,敗不餒。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zhuǎn),切莫嘲笑他人最后報應了自己。總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最后仍感覺意猶未盡,在做一首詩和大家共勉:虎伏深山聽風嘯,龍臥淺灘等水潮。縱使橫刀脖頸上,面朝昆侖向天笑。劍客孤旅盡風騷,出入江湖得逍遙。海到盡頭浪里漂,山登絕頂峰上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