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又被稱為《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和史學(xué)價值,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中國史學(xué)“前四史”。老黃為您講述精彩的《漢書》故事。 漢武帝對宮廷中長出一棵靈芝都認為是吉兆,為此寫詩譜曲。他下令修建的“明年”祠讓今人笑掉大牙,當(dāng)時又有敢作聲呢。請看《<漢書>研讀》第95章:志·郊祀志下(一) 
漢軍滅掉西南諸國 這時漢軍滅掉了兩越,南越人勇之向漢武帝進言說:“越人有信鬼的風(fēng)俗,他們在祭祀時能夠見到鬼,并且屢試不屢。因為東甌王敬奉鬼,他活到了一百六十多歲。后世的人們有所懈怠,所以虛耗很大。”漢武帝就下令南越的巫師建立越祝祠,只設(shè)臺而沒有祭壇,祭祀天神和百鬼,采用雞卜的方法。因為漢武帝很相信這些,所以越祠和雞卜的方法從此流行起來。 公孫卿說:“仙人是能夠見到的,只是因為陛下的行程太過倉促,所以沒有見到。現(xiàn)在陛下可以建立一座臺觀,就像緱氏城那樣,放置干肉棗果,神仙自然會來,因為神仙們也喜歡住樓閣。” 漢武帝就下令在長安建造蜚廉觀和桂觀,在甘泉宮建造益延壽觀,派公孫卿手持符節(jié),擺好祭品等侯神仙。同時又建造了通天臺,在臺下擺設(shè)祭品,希望招來神仙。在甘泉宮設(shè)置前殿,建造新的宮殿。 這年夏天,有棵靈芝草在宮殿中生長出來。漢武帝因為堵塞了黃河決口,興建了通天臺,據(jù)說當(dāng)時天上出現(xiàn)了神光,他下詔說:“甘泉宮的宮殿中生長出九株菌柄的靈芝,特此大赦天下,女犯人服勞役時可以不戴刑具。” 第二年,漢軍討伐朝鮮,這年天氣大旱。公孫卿說:“黃帝時舉行完封禮后,天就會干旱,這實際上是為了讓封壇的土晾干,要連旱三年。”漢武帝下詔書說:“天氣大旱,大概就是為了讓封壇的土干燥吧?應(yīng)該讓天下百姓尊祭主宰農(nóng)業(yè)的靈星。”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到雍城郊祭,打通到回中的道路后進行巡視。然后北出蕭關(guān),經(jīng)過獨鹿,鳴澤后從西河返回,到達河?xùn)|時祭祀后土神。 公元前107年冬天,漢武帝巡視南郡,經(jīng)過江陵向東。他登上潛縣的天柱山,天柱山號稱為南岳。漢武帝沿長江前進,從尋陽出樅陽,經(jīng)過彭蠡澤,祭祀名山大川。隊伍向北到達瑯邪,沿海路前進。 開始時,漢武帝在封禪泰山時,泰山腳下東北有祭祀場所,但感覺不夠?qū)挸ㄐ蹅ァh武帝想在奉高縣再建設(shè)大的祭祀場所明堂,但卻搞不清明堂的具體尺寸。濟南人公玉帶獻上了黃帝時代的祭祀明堂圖。圖中有一座宮殿,四面沒有墻壁,用茅草蓋頂,宮殿周圍是水道。宮殿周圍修建有天橋,上面建有樓閣。天子從西南方向接入宮殿,名字叫做昆侖道。 漢武帝就命令奉高在汶水上修建明堂,完全按照公孫帶的圖紙設(shè)計。 到第五年再修建封土祭祀時,把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擺放在明堂最上座,讓高皇帝劉邦的神位對著他們。在下房用牛、羊、豬各二十頭祭祀后土神。漢武帝從昆侖道進入,按照郊祭的儀式敬拜明堂。儀式完成后,在堂下燒掉祭品。隨后漢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頂秘密舉行祭祀儀式。在泰山腳下祭祀五帝,按照他們所屬方位進行。只有黃帝和炎帝并列,祭祀時由主管官員陪同。泰山上面舉起火把,山下的人也舉起火把響應(yīng)。 漢武帝返回甘泉宮后,郊祀泰峙,春天則到汾陰,祭祀后土神。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再次到達泰山,在十一月甲子朔冬至日到明堂祭祀上天,想再次封禪。因為距離上次封禪不足五年,所以沒有舉行。祭祀祝詞中說:“上天授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fù)始。皇帝在這里敬拜泰一神。” 漢武帝又向到達海上,詢問那些到海上的方士們求神成效,卻沒有一點結(jié)果,但漢武帝還是繼續(xù)派人把求神的事情進行到底。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臺發(fā)生火災(zāi)。十二月甲午朔日,漢武帝到高里祭祀后土神,然后一直到達渤海,遙望遠方蓬萊神仙居住的地方,希望能夠達到神仙境界。 漢武帝返京后,因為柏梁臺的火災(zāi),就在甘泉宮早朝研究這件事情。公孫卿說:“黃帝建成青靈臺后,十二天后就被燒毀,黃帝于是遷到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宮。”方士們很多人說古代帝王有建都甘泉的。隨后漢武帝又在甘泉宮朝會諸侯,并在甘泉宮旁建造諸侯官邸。 勇之建議說:“越人的風(fēng)俗,如果發(fā)生了火災(zāi),再蓋的宮殿必須高大,以便降伏火魔。”漢武帝下詔建造建章宮,規(guī)模更為宏大,有千門萬戶。前殿高過未央宮,東側(cè)是鳳闕,高達二十余丈。西側(cè)是唐中苑,有幾十里寬的虎圈。背面修建了大水池,池中的漸臺高達二十余丈,名叫泰液池。池中修建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等四座山,投放很多魚龜。其南面修建有玉堂、璧門、大鳥雕像。還修建了神明臺、井干樓,高達五十余丈,有輦道彼此連接。 公元前104年夏天,漢武帝下詔把紀(jì)年改為太初元年。修改歷法,把正月定為歲首,崇尚黃色,官印一律改為五字。漢朝派兵西伐大宛。蝗蟲大鋪天而起。丁夫人、洛陽人虞初等人祭祀詛咒匈奴和大宛。 公元前103年,有關(guān)官員說,雍城祭祀時都是生祭,沒有熟品,所以沒有香味。漢武帝就下詔改用牛犢做成熟牲祭品進獻,所用牲牢毛色,按照五行相克的道理搭配。取消用成年馬匹祭祀,改用木偶馬代替,其他祭祀活動參照這個規(guī)定進行。只有皇帝巡視時舉行祭祀,才能使用成年馬匹。 公元前102年,漢武帝巡視海上,考察尋找神仙工作,還是沒有結(jié)果。有方士進言說:“黃帝時專門建造了五城十二樓,隨時迎候神仙來到,稱為迎年。” 漢武帝準(zhǔn)奏,命名為“明年”,他親自祭祀,獻上了黃色牛犢作為祭享。 公玉帶說:“黃帝封禪泰山后,風(fēng)后、封鉅、岐伯又要求黃帝去封禪東泰山,這樣封禪才符合規(guī)定,然后就能長生不老。”漢武帝就命人準(zhǔn)備祭祀用具,到達東泰山。卻看到東泰山太過矮小,和其名聲不符,于是只派祠官祭祀,而沒有封禪。隨后命令公玉帶在那里供奉祭祀和迎侯神仙。 這年夏天,五年期限已到,漢武帝返回祭祀泰山,還在石閭山開辟新的祭祀場地。石閭山在泰山腳下南面,很多方士說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漢武帝就在這里祭祀后土神。 以后五年,漢武帝又到泰山舉行封禪禮,返回時祭祀了恒山。 漢武帝自從第一次封禪泰山,十三年時間周游祭祀遍了全部五岳和四瀆。 又過了五年(公元前94年),漢武帝再次到泰山修整封土。他向東到達瑯邪,在成山祭祀仙人,登上芝罘山,然后乘船漂浮在大海上,在延年祭祀八神。又在交門宮祭祀神人,好像有神人向祠堂相坐而拜。 又過了五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再到泰山修整封土。他向東到達東萊,一直來到大海邊上。這一年,雍縣天空沒有烏云,但好像有三次雷聲,有的像彩虹,呈蒼黃色,好像飛鳥聚集在棫(音yù,玉)陽宮南面,聲音震動四百里開外。隨后發(fā)現(xiàn)了兩塊隕石,顏色黑如玉石,有關(guān)官員認為很吉祥,就把它奉獻給宗廟。但入海訪求蓬萊和迎候神仙的方士們始終沒有應(yīng)驗,公孫卿仍然用巨人的足跡作為說辭。漢武帝仍然很留戀這里,希望能遇到真正的神人。 各種新建的祭祀場所,都像薄誘忌所說的泰一和三一、冥羊、馬行、赤星一樣,一共五處。寬舒的祠官則按照一年四季進行祭祀。一共有六座祠堂,都由大祝掌管。至于像八神,各明年、凡山等其他名祠,漢武帝經(jīng)過時就祭祀,離開就停止了。方士們建造的祠堂,由他們自己主管,人去世后也就停止祭祀了,祠官不負責(zé)管理。其他的祠都和以前一樣。甘泉宮的泰一祠、汾陰的后土祠,漢武帝每三年郊祭一次,而泰山每五年修整封土一次。漢武帝時一共修整封土五次。漢昭帝繼位后,因為年輕,所以沒有親自巡行祭祀。 
天子坐明堂 黃其軍 作于2021年6月11日(古歷辛丑年五月初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