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桂枝芍藥知母湯。 現代劑量參考《胡希恕醫學全集》。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四兩(12g) 芍藥三兩(10g) 甘草二兩 (6g) 麻黃二兩(6g) 生姜五兩 (15g) 白術五兩(15g) 知母四兩(12g) 防風四兩(12g) 附子二枚,炮(10g)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8條: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的關節疼痛的特點是腳腫而疼痛劇烈,眩暈,呼吸急促,惡心想嘔吐。 為了幫助記憶,我們從用藥來進行分析: 腳腫得很厲害,不光有水腫,還疼,行動不方便。四肢關節疼痛,關節畸形,瘦弱,需要用麻黃、附子破陰實。 身體有水飲就會頭暈、惡心想吐,以前有用苓桂術甘湯,所以本方用白術。 本方證的腳腫,有氣往上沖的特點,所以用桂枝下壓上沖的氣。 本方其實是用桂枝湯加減而來,不用大棗,是大棗有雍滯作用,生姜可以祛水毒,芍藥清熱養陰,對這種化熱傷陰的關節炎效果很好。 麻黃、防風散外邪。 知母除煩,特別是對于關節炎這種集中在某一區域的紅腫熱痛的炎癥效果很好,還有引藥的作用。 全方是麻黃加術湯、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的合方加減。 桂枝加術附湯VS桂枝芍藥知母湯: 本方去除知母、防風,用茯苓取代麻黃,加大棗,就會成為桂枝加術附湯,也是治療關節炎的方。但是效果比本方要弱。 可以看出治療關節炎大多是解表劑加白術祛濕或者用附子補陽破陰實,腸胃虛弱的可以用溫和一點的桂枝加術附湯,食欲較好的可以用本方。 大防風湯VS桂枝芍藥知母湯: 大防風湯 防風(一錢) 熟地黃(一錢) 白術(一錢) 羌活(一錢) 人參(一錢) 川芎(一錢) 黃蓍(一錢) 牛膝(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半) 當歸(酒洗.一錢半) 杜仲(姜汁炒.去絲.一錢半) 芍藥(一錢半) 甘草(炙.半錢) 以下內容,請于知識星球閱讀。 |
|
來自: 健康使者846A > 《經方應用及扶陽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