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 ——唐朝杜甫《東百憂集行》 提起唐詩,李白杜甫并肩齊名。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圣”。 杜甫,活在唐朝動蕩的年代,他的詩歌,沉郁,憂憤,我們熟知的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等。 面對破碎的山河,詩人憂心忡忡,盈淚傷懷。他以詩記錄當時的生活,當時所感所遇,被稱為“詩史”。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他也為人夫,為人父。杜甫在這首《東百憂集行》中,吐露了作為一個父親對歲月的感慨和無奈。 那年,杜甫帶著一家大小,流落到四川成都。貧困潦倒,僅僅能夠蓋起一座草堂,供家人落腳。孩子饑餓難耐,哭鬧不止。 望著眼前的一切,杜甫想起自己年少時,十五歲了,還在父親的庇護下,健壯快樂,也很調(diào)皮,門前棗樹梨樹結(jié)果成熟,每天都可以爬上爬下若干次。而自己的孩子,因為饑餓,哪里有生龍活虎的樣子,更談不上父子之間要講究禮節(jié)的事了。杜甫努力的工作,想要改善一下妻兒的生活境況。除了做幕僚取得的微薄薪水,還在草堂開荒種地,彌補食物的不足。 國恨家愁,勞心勞力,杜甫拖著多病的身體,一直堅持著。直到病重才帶著妻兒回故鄉(xiāng),結(jié)果死在了回鄉(xiāng)的客船上。杜甫為家人遮風擋雨,鞠躬盡瘁;唐朝另外一位大詩人李商隱,也是一位好父親呢。雖然他只活了46歲。 “袞師我驕兒,美秀乃無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歲知姓名,眼不視梨栗。 交朋頗窺觀,謂是丹穴物。 兒當速長大,探雛入虎窟。 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jīng)帙!” ——李商隱《驕兒詩》節(jié)錄 詩中提到的李袞師,就是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35歲上得了這個兒子,對于仕途一直不順的他,多少帶來點喜悅,但更有了壓力。 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下一個比較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李商隱到離家?guī)浊Ю锿獾牡胤阶瞿涣牛髞恚⒆游鍤q的時候,愛妻王氏離世,李商隱非常悲傷,但為了孩子的將來,他把孩子托付給親友,遠赴四川去做事,因為那里能拿到更多的薪水。 離家千里,牽掛著孩子,當聽說孩子成長的秀美聰慧,內(nèi)心稍感安慰。他盼望孩子快快長大,長大從軍,建功立業(yè),不要像自己整天埋首在文案之中,一無所成。 李商隱因為不能夠陪孩子在身邊,而深感內(nèi)疚,有人勸他再娶個新人,都被他一口拒絕了。他認為,孩子那么小,需要他這個父親做后盾。他省吃儉用,千里迢迢寄回去的錢,稍稍彌補一下對孩子的虧欠。 唐朝沒有父親節(jié)一說,如果有的話,我想,杜甫和李商隱的孩子,也一定會在紙上寫下感恩父親的話語。 如今,年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成為父親節(jié)。雖然這是一個西方節(jié)日,因為是用以感念父親在家庭中艱辛付出,所以很快就流行全世界。 父愛如傘,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我們洗滌心靈,父愛如路,伴我們走向成熟。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說:“使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于你以最大的熱忱繼續(xù)你學業(yè),并努力奮發(fā)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杰出的男子漢。” 作家瓊瑤說:“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 若愛你的父親,就請深愛,并且付諸行動吧。 感謝“追光時刻”關(guān)注我 王莉,筆名:冰蓮花。 原新疆石河子143團第一中學教師。兵團作家協(xié)會會員。石河子作家協(xié)會會員。 曾經(jīng)是《讀者》雜志簽約作者。曾經(jīng)在《愛情婚姻家庭.心怡》寫過專欄。 已出版散文集《冰蓮花》、《風煙俱凈歲月安好》。在全國各地報刊發(fā)表作品若干篇。 目前專注于中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教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