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養的花開的很好,一些花花草草能夠為我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小樂趣。
就如那一盆不起眼的銅錢草,似乎很少打理,但是,它樣子總是美好的,裊娜婷婷,有著不一樣的姿態,有著自帶迷人小小的風姿,看在眼里,喜歡在心里。
繁雜生活,愉悅自己,皆在一份心情。有時候,看見細微的美麗,也會告訴自己,以物養心,不以物役。
《六祖慧能傳》中,五祖問慧能做哪些粗活苦不苦,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覺得苦。”
細細品味,不讓物欲占據我們的內心,少一些對物的追求,不被物所奴役,這就是快樂。如果過度依賴于物質的同時,精神會會與心靈分離開來,而生命的內在深處只會有孤獨和煩躁與痛苦。
《管子下篇心術下》,有句“君子使物,不為物使”。成功的人會恰當利用外界事物,卻不會被外界事物所牽制。
而陽臺上的花草最能撫心,而那一盆銅錢草也最能慰心,對于我來說所有關于花草的都喜歡。
或許,不只是我,所有的人,在這個綠肥紅瘦的季節,都會對充滿綠意的植物感興趣,即便是生性淡薄的人,也會被草木的勃勃生機所打動。
蘇軾在《寶繪堂記》中作了很好的解讀。蘇軾認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把植物當做知己,彼此取悅。寓意于物,可以得物之趣味,涵養品性,悠然自樂,自然不會被物奴役。反之,留意于物,久久不能釋放,則很可能被物所害。此時,愛物之人,總會情有所屬,如故人歸來,直教你心緒生花。
一直以來,我總是喜歡一些寂靜而詩意的事物,因為它們讓我懂得許多道理,比如花謝了,也就如同一個人流年的枯萎,任憑你哭喊著,你也成了一個蒼老的人,生命里也已經有了滄桑。
或許,你是個開朗的人,看見花落微微一笑,時光便似乎已經過去很多年,而你的微笑還在。
作者:子墨
所以,我要用大把的時光,去與光陰廝磨。用最好的心情去感受草木的氣息,用最純潔的心靈相通于干凈的草木香,也心甘情愿被草木心治愈。
美好的時光,生活的點滴都可以成為美麗動人的音符,將日子撞擊出聲響,動人心弦,令人心明眼亮。
吸引那些花開的聲音,鳥鳴、風聲聲,雨聲……皆來相就,然后,只用一句話形容——怎一個美了得?
所謂遠山如黛草如煙,且花月正好意逍遙。學會把欣賞景物而生美感或是心情,把內在的自我,投到心儀景物上去,然后回饋生命。
生活的美好,有時候真的需要由興趣和愛好上升到精神層面,所謂的美好,與物質無關,于精神有染,與心靈很近。
作者: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