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頭部的重量大約是4.5-5.5公斤,當我們平時處于直立位置時,這些重量會由頸部來承擔。我們的頸部是由7節頸椎骨構成,它們連同其周圍的韌帶、椎間盤和頸部肌肉,共同構成了支撐和活動頭部的運動系統。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并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的疾病。 這一定義包含以下基本內容: 1.頸椎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 2.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 3.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 4.有相應的影像學改變。 2018年的時候全國研究頸椎病的頂尖專家聚在一起,進一步對頸椎病進行探討形成了共識,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頸椎病的癥狀其實是非常多的,早期的癥狀最常見的還是頸肩部的酸痛,同時伴有頭枕部和上肢的放射痛,有時候可以放射到后背正中,也就是我們的肩胛區;頸椎病壓迫神經較重的時候,可以表現為上肢和手部的麻木,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最嚴重的類型,像脊髓型頸椎病,一發病就可表現為四肢無力,行走不穩,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甚至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大便便秘,小便次數增多,特別夜間小便次數增多。 其實很多時候,早上起床頸部酸痛、僵硬是由于睡眠姿勢不好,頸肩部的肌肉一直處于緊張強直狀態,表現為局部炎性疼痛。可以熱敷、口服消炎鎮痛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3天-2周內就會緩解,大多時候是達不到頸椎病的標準的,如果頸部疼痛反復發作,也可能演變成頸椎病。如果每天早上都有頸部僵硬發作,要警惕風濕免疫疾病,像強直性脊柱炎。 長三角地區有梅雨季節,經常處在陰冷、潮濕的天氣環境下容易出現頸部的肌肉緊張,對于已經有頸椎退變的患者,容易誘發頸椎病發作。預防最重要的還是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室內溫度不要過低,避免枕頭過高,比如在頸部后面墊一個卷裹的衣服或帶上U型枕等,盡量不要沖涼水澡,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不要長時間同一姿勢工作伏案,保持積極的心情。 落枕其實跟睡眠姿勢不佳有關,我們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過屈或過伸的固定位置時,會導致落枕。落枕是頸椎病的一種信號,但并不是所有的落枕都是頸椎病。偶爾一次落枕屬于正常,如果長時間高頻率出現落枕,就很有可能患上頸椎病,此時要及時改正。 這個暈,有的是站立不穩,也有天旋地轉的眩暈。其實頭暈,特別是眩暈,絕大多數是神經內科或五官科的疾病引起的,所以建議頭暈可以先去排除下神經內科及五官科的疾病,若都已排除,可以進一步來脊柱門診來進一步鑒別。 首先包括感覺、運動及一些特征性的檢查,再就是影像學檢查,通過詢問病史和查體后,確定你是否需要做相應的檢查。影像學檢查的方法有拍片、CT和核磁共振,具體做哪項檢查要看個人需求和醫生建議。 絕大多數的頸椎病是可以治好的,特別是頸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多數通過保守治療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控制,而脊髓型頸椎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治療及時的話神經和脊髓的損害也可以得到恢復。但需要跟大家講的是,頸椎病的控制需要依靠個人的重視、習慣的改變、醫生的指導和治療,很多時候頸椎病不是說一次性根治的,特別是頸肩部的疼痛,國內外的數據統計下來,觀察五年下來,有五分之一的頸椎病患者會反復發作,甚至轉成慢性。所以得了頸椎病要不斷堅持治療。 ![]() 頸型頸椎病和神經根型頸椎病,基本上不會癱瘓,引起的功能損害相對局限。而脊髓型頸椎病是存在癱瘓風險的,所以脊髓型頸椎病都需要早期手術治療,解除脊髓壓迫,防止癱瘓的發生。 ![]() 可以,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如頸型的頸椎病以局部肌肉疼痛為主,可以進行按摩治療的,往往效果也是不錯的。髓型頸椎病有明確的脊髓壓迫,按摩有導致脊髓壓迫加重的風險,不建議按摩。神經根頸椎病要根據癥狀和影像學上神經受壓的情況決定。 ![]() 頸型的頸椎病基本上都不需要手術,神經根型頸椎病超過80%的也可以通過保守治療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僅有10%多一些的患者頑固性的疼痛,保守治療超過3月效果不佳,影響正常生活,才需要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往往有嚴重的脊髓受壓,肢體功能受壓,建議早期手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