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夏至,那么,什么叫“夏至”呢?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顧名思義,夏至也就是夏天到來的意思。 “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所以此時北半球白晝最長,而南半球黑夜最長。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天氣正式開始了,夏至之后,天氣會越來越熱。 隨著天氣的轉變,夏至時節想要保持身體康泰少生病,也要注意做好兩件事:一是養護好心臟,二是注意去除濕氣。 夏至,養好“心”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 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此時往往是心臟疾病高發的時候,許多心源性猝死都是在夏季高溫時刻發生的。 所以,夏至要注意養護好心臟,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夏至養心的小妙招—— 1、養心覺 “午覺不睡,下午崩潰”。夏至正午恰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人體出汗最多、心情最易煩躁,中午小睡,不僅可以避免中暑,還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 調查研究表明,每日午睡半小時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其原因與午睡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與白天的血壓高峰出現一段低谷有關。 不過,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足夠。 2、養心瓜 夏季人們很容易倦怠,與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鉀元素隨汗液排出有關。 冬瓜含水量最為豐富,高達96%;鉀元素含量也相當高,每100g含鉀量為130mg,屬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 不僅能補水,也能補鉀,補充鉀元素可以將體內多余的鈉排出,保護心臟功能。 3、養心茶 用黑櫻莓茶,泡水喝,可有效防止主動脈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并因此減少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黑櫻莓的特點是富含花青素,其含量甚至高過藍莓。流行病學資料表明,花青素的攝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肌梗塞等重癥疾病。 且黑櫻莓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消炎作用,能有效保護心血管系統,并可以抑制血管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發展。 4、養心果 西方有句諺語:“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蘋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蘋果中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膠,維生素A、C、E及鉀和抗氧化劑等含量也很豐富。 蘋果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及時清除體內的代謝“垃圾”,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而中性脂肪是造成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尤為重要。 夏至,祛好“濕”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降雨量也會越來越多,潮濕悶熱的天氣里,濕氣這個難纏的家伙又會卷土重來。一旦被濕氣纏身,就會給人的精神和身體造成不小的損害。 所以,夏至時節,也要做好防濕祛濕的準備,遠離濕氣,百病才不敢來打擾。 夏至祛濕的小妙招—— 1、生姜祛濕 生姜味辛,性溫,并且,生姜中含有辛辣成分。 食用生姜之后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并且煮食生姜水并趁熱飲用之后,還能夠促進人體排汗,從而達到幫助人體排出濕氣的作用,所以食用生姜能夠祛濕。 生姜除了食用可以祛濕之外,還可以用生姜煮水,然后用來泡澡或者泡腳,也可以起到祛濕的作用。 2、茶水祛濕 將華花郎、薏米、赤小豆、大麥、山楂、芡實、玉米須、梔子等搭配在一起,制成茶華花郎薏米茶,每天泡水喝,堅持飲用,既能健脾,又能祛濕。 華花郎不僅對脾胃有益,也可清熱解毒,和其他食材搭配,對清熱利濕有促進作用。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排濕毒等功效 。 赤小豆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和薏米搭配效果更佳。大麥可以清熱利濕、健脾開胃、提神醒腦。山楂、芡實、玉米須、梔子等,既有助于脾胃的功能,又可促進濕氣的代謝。 3、運動祛濕 運動可以活絡身體,促進血液循環,舒緩壓力。 運動排汗可以加速體內濕氣的排出。夏季適宜的運動有跑步、健步走、瑜伽、游泳等項目。 大量出汗之后,不可飲用涼開水及寒涼食物,也不宜冷水淋浴。 4、按摩祛濕 按摩承山穴(踮腳尖時,腿肚的肌肉的尾端),具有運水化濕,固化脾土的功效。 按摩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處)可調理肝、脾、腎三經的濕氣。 按摩陰陵泉穴(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有健脾利水的作用。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