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家一路坎坎坷坷地爬到山頂,引以為傲的時候,卻發現那些開悟的宗教大師早就在山頂等候多時了。”——朱清時教授 郭永進老師在書中說,當體會到原來“道”跟你的生命是息息相關,你整個展現出來的生命品質就不一樣。因為這個道非常深,他是萬有的總源頭。是“道”在養育我們。 唯有認真學習,才會懂得生命的實相,視野被打開,心境、格局也會得到很大提升,體會到“致虛極,守靜篤”的美妙。 進入《道德經的智慧與運用》第二集〈道是什么,道在哪里(上)〉的學習。郭永進老師抽絲剝繭地解讀,讓人百聽不厭,對“道”對“名”的關系很好地厘清了。 《道德經的智慧與應用》第二集思考題: 1.學習知識與學習智慧有何不同? 有一句話說,如果一旦有知識的人要干起壞事來,那壞是真夠壞。因為這樣的人,是把他所學的知識去設計、陷害別人。 所以,學習知識與學習智慧有很大的不同。知識不等于智慧。 知識是外部的吸入,是從課本教科書或是師長的傳授等獲得。智慧是由內流露出來,了悟了真理實相后,來自于我們潛能的開發、啟發與悟到。 只有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才是真正的得到,那是淺層到深層的轉化,那是學習到運用的過程,那是表面到深度的解讀。 2.為什么說學習《道德經》能讓我們從根本源頭上去解決問題? 因為“道”就是宇宙真理,包括萬有的源頭,也就是萬物之源。所有人類,所有眾生的生命的源頭都來自于道。當我們知道,所有的物質都來自于空無的道,所有的現象都來自于未顯相的宇宙本體,遍一切都存在。我們會更加重視,認知自己“常有”的,更會用一種自然心、清靜心、本心去對待世間萬物。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有智慧的人抱道而行,無往而不利。真正領悟到“有生于無”的境界。 3.什么是“道”?什么是“名”? “道”就是宇宙的本體,就是未顯相。 而顯相出來,也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所有物質叫做“名”。這個名我們還能給上標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