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黨恩 敬國魂 致敬中華筑夢人 空想社會主義者——夏爾·傅立葉 第一個“真正能動的共產主義政黨”的奠基人——巴貝夫 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 ...... 這些偉大的思想者 所帶給我們的啟迪 宛如黑暗中的點點微光 照亮了人類追尋幸福 與探求自我解放的漫漫長路 ● 曠世空想的誕生 托馬斯·莫爾(1477-1535)是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鼻祖。 莫爾出生于倫敦的法官家庭,他天資聰穎,閱讀了大量人文主義著作。 從牛津大學畢業后,莫爾很快成為著名律師和知名議員,還擔任過下議院議長和大法官,但他并不追求榮華富貴,而是致力于思考社會問題。 ● 以生命作為自由的代價 莫爾親眼目睹了資本原始積累的殘酷,對“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深有感觸,他同情勞動人民,向往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 由此,莫爾寫出了第一部空想社會主義著作《烏托邦》。在這本書中,他運用對話體裁,以游記形式,借主人翁之口,控訴了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揭露了舊世界的禍根——私有制,并在此基礎上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制度。在這個烏托邦里,財產歸全民所有,實行有組織的社會生產和普遍的義務勞動制度。 1535年7月7日,莫爾因反對國王亨利八世任英國教會首領被判死刑。當他人勸莫爾悔過時,他說:“自由的代價的確很高,但是我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 ● 無產者的最初吶喊 由于歷史條件限制,莫爾無法對私有制的罪惡和未來社會的設想做出更深層的解釋,但他發出了近代無產階級先驅者反對早期資本主義的最初吶喊,是當之無愧的空想社會主義奠基人。 他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描繪了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下層人民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思想材料。 02 巴貝夫 第一個“真正能動的共產主義政黨”的奠基人 ● 思想淵源 巴貝夫,法國18世紀革命者,著名空想共產主義者,平等派運動領袖。 1760年9月,巴貝夫出生于法國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6歲喪父后便中斷學業獨立謀生,先后當過土地丈量員的秘書,法院公證處公證員的助手,法律專家的雇員等。通過這些具體實際的工作,巴貝夫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了解。 巴貝夫在輟學后依然刻苦學習哲學、歷史等著作,其中摩萊里的《自然法典》對他影響很大。 ● 革命征途 在實際生活和啟蒙思想家的影響下,巴貝夫開始認識到私有制的不公平,產生了完全平等的思想。 1786年后開始形成并陳述自己的共產主義思想,1789年發表《永久地籍冊》一書,提出平均地權是消滅社會不平等的惟一途徑的觀點。 由于積極參加法國大革命,巴貝夫曾幾次被捕入獄,1797年5月27日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處死刑。 ● 歷史評價 巴貝夫是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與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之間承前啟后的最有影響的一位代表。 他鼓動人民起來消滅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會;并設想建立以農業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義和禁欲主義特點的'共產主義公社'。 雖然他的共產主義體系“相當粗糙和膚淺”,但馬克思卻稱許他為第一個'真正能動的共產主義政黨'的奠基人。 03 夏爾·傅立葉 空想社會主義者 ● 偉大思想的誕生淵源 夏爾·傅立葉出生于法國東部貝桑松的一個富商家庭。 從1790年起,他先后在里昂、巴黎、盧昂等城市當商店學徒和店員,接受商業熏陶的同時對社會矛盾有了初步觀察和認識。 法國大革命中,傅立葉被捕,資產悉數查抄,偶然逃脫方才撿回性命。這次經歷使他懷疑以往的政治科學和道德科學,開始尋求另外的科學來實現社會幸福,同時也導致他對革命專政和階級斗爭抱持反感態度。 ● 理想的和諧之鄉“法朗吉” 1803年,傅立葉發表第一篇論文《全世界和諧》,這篇文章標志著傅立葉學說的基本原理已初步形成。 他把資本主義制度稱之為“文明制度”,認為這個制度不合理,將被“和諧制度”所代替。他巧妙詼諧地揭露了資本主義文明帶有虛偽性和欺騙性。 他理想的“和諧社會”,是由一個個有組織的合作社組成,它的名稱叫“法朗吉”。在著作中,他詳盡地描繪了“法朗吉”成員的美妙生活。 怎樣實現這個理想社會呢?傅立葉不主張使用暴力,他居然相信資本家或權貴人物會幫助實現他的改良計劃,為此,他刊登廣告,說他每天中午12點到下午1點在家接見答應出資創辦“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幾年,可是沒有一個富翁來問。 1832年,他和幾個門徒一起創辦了一個“法朗吉”。可是不久就證明了他的理想行不通。他的法郎吉并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協作社。他的分配方案,實質上也是想調和資本與勞動的矛盾。 ● 社會主義的思想源泉 作為早期無產階級的思想代表,傅立葉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所存在的問題。 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思想來源。 04 卡爾·馬克思 革命導師 ● 馬克思生平 1818年5月5日,在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的特里爾城里誕生了一名男嬰,他就是卡爾·馬克思,一個擁有19世紀“最強大腦”的人。 年少的馬克思極其叛逆,但又勤于思考,總是能迸發出奇思妙想。 1835年8月,馬克思中學畢業,在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向廣大青年提出了擇業忠告,即為人類幸福而工作。 隨后,他先后進入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學習,逐漸成為一名青年黑格爾分子。 ●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1842年畢業后擔任《萊茵報》主編,因發文嚴厲抨擊普魯士政府對“林木盜竊問題”的處理不公,導致《萊茵報》被查封,后又因發表了一篇批評俄國沙皇的文章而失業。 窮困潦倒之際,他結識了恩格斯,兩人一拍即合,開始了并肩作戰的革命歷程。 《神圣家族》、《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剩余價值理論》、《資本論》,兩位革命導師在針砭時弊中為人類開辟出一條光明之路——共產主義。 馬克思痛恨資本家對工人剩余價值的剝奪,呼吁“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平等的發展”。 ● 無產者的最初吶喊 1883年3月14日,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與世長辭。但他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中國得到了最好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檢驗。 05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 ● 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語: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軍事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經濟支持。 馬克思逝世后,將馬克思遺留下的手稿、遺著整理出版,并眾望所歸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袖。 ● 馬克思的親密戰友 恩格斯是馬克思的親密戰友,和馬克思共同撰寫了《共產黨宣言》,共同創立了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參加了第一國際的領導工作。 馬克思逝世后,他承擔整理和出版《資本論》遺稿(第二、三卷)的工作,還肩負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擔。 除同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還著有《自然辯證法》、《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反杜林論》等。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06 列寧 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 ● 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 ● 革命先驅的探索歷程 1917年11月,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1921年3月,列寧主持召開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正式宣布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改行新經濟政策,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創造性探索。 到1921年10月,新經濟政策基本形成。從1921年下半年開始,由于新經濟政策的作用,蘇俄的國民經濟開始全面恢復。 列寧的探索表明,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命力和社會主義的前途,不在于照搬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而在于從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總結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 病魔難擋革命志 列寧晚年雖然病魔纏身,但仍然沒有停止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思考。 他在口授的《日記摘錄》、《論合作社》、《論我國革命》、《我們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寧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們稱為“政治遺囑”的文章和書信中,對十月革命以來所走過的道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構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