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小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年輕總是心火旺盛,對于老一輩的話不愛聽,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了成熟了就會知道,原來古人幾千年以來積攢的智慧不管在那個時代都不會過時,有一些道理回味起來當真是讓人佩服。 畢竟實踐出真知,中國古人又酷愛總結一些生活中的感慨,所以雖然有一些解釋不了的現象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是其中不乏有真諦。所以但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一定會有俗語。這里的“井水”就是指百姓們的聚居地。 在生產力落后的古時,并不像現在這樣有自來水提供,但是水又是生命之源,所以最初人們是依河而居,等到技術漸漸發展起來,人們發現了地下水,也就有了井。井可以用來排水、取水、蓄水。 有時候,一口井能養活一個村世世代代的人,圍繞井也有著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但是古人造井一定不像我們現代人想象中的那么干干凈凈,他們在打好井之后一定會放養魚和烏龜。不明真相的人還會以為這是古人生活的情調,實際上他們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 2015年,廣漢市的火神廟的一口被塵封了30年的井內就發現了兩只巨大的烏龜。農村也經常會在村里的古井之中發現烏龜,這已經不是什么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井水的來源多為地下水源,如暗河等等,但是這些水源是否干凈,有沒有毒物人們尚不可知。 這時候就需要魚來幫忙“試毒”了,如果哪一天井水中的魚翻了白,那就有可能是水質出現了問題。而且這一招也能夠防止有心人在水中下毒,一口井可是牽系著全村人的性命。 公元15世紀的時候,明憲宗朱見深的皇貴妃萬貞兒在皇宮的井水中下毒,結果那些井水都是相通的,因此害死了不少人,后來故宮中的井水就沒人再敢喝了。皇族可以派人去遠山上運水回來,但是老百姓們不行,一旦水源被污染,圍繞著這口井生活的村子也會衰落下去。 所以魚和烏龜還有一個用處——進化水質。他們都是以水中的小生物和青苔為食的動物,由于它們生活在水中,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苔蘚也會減少。井水中掉落的昆蟲和浮游生物也都是烏龜的盤中餐。 烏龜也算是最宅的生物了,只要環境適宜安穩,它們就情愿在一個地方永遠生活下去。在井水中呆的時間長了,行動緩慢的它們也難得挪窩。到時候魚兒走了,可烏龜還在井底趴著。 此外,古人也是也是喜好吉利,既然放養了這些生物,但是也不能明擺著說是為了防范壞人,所有“年年有余”、“長壽不老”等吉利之語也因此誕生。而且,烏龜在古時不僅僅象征著長壽,龜蛇組合的玄武代表著古時的“水神”。 把烏龜放入水中也是為了取水源流長,永不干涸的吉祥寓意。不過人類還真沒烏龜活得久,近幾年人們在古跡的發掘中總會發現古井底下趴著那么些大龜,有一些甚至都已經活了上百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