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職場,就是江湖之一,有明槍,也有暗箭。 常言道,官大一級壓死人。 如果你不懂得擺正位置,利用周圍的人,注定要被上司碾壓,被強勢的同事欺負。 如何化解矛盾?忍一忍風平浪靜;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被人欺負時,別一直忍讓,要學會以下4個“自保方式”。 01 拉攏關系,結成聯盟。 春秋時期,晉靈公不愛戴百姓,通過增加稅負來裝飾宮殿。他隨意傷害平民百姓,以此為樂。 晉國的大臣趙盾非常憂慮,決定說服晉靈公。上朝時,趙盾把想法告訴了身邊的士季。 士季說,讓他先進言,萬一晉靈公不聽,趙盾再去說,要不然兩個人同時會被晉靈公治罪。 單位上,人與人之間,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把握了這“雙重身份”,才能更好地互相利用,如果把所有的人都當成競爭對手,那就會四面受敵,關鍵時候連一個“幫腔”的人都沒有。 向領導建言,需要聯合幾個要好的同事,輪番去說。所有下屬都認可的事情,領導也不能不采納,哪怕要治罪,也不能單獨制服哪一個人,而是“共同承擔”。 “忠言逆耳利于行”,話說得沒錯,但是很多領導聽不得真話,卻喜歡阿諛奉承的話。你非得說真話,可能會引起領導不高興,給自己帶來災禍。 學會拉攏關系,才可以增強抵御災禍的能力,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風險。 02 遵守道德,一身正氣。 士季的建言,晉靈公并沒有采納。 趙盾決定親自去說服晉靈公,希望他愛戴百姓。晉靈公很反感,決定給趙盾“穿小鞋”——派了武士鉏麑去謀害他。 鉏麑到趙盾家的時候, 趙盾剛剛穿戴整齊,準備上朝,對身邊的“危機”,毫無防備。 鉏麑很為難,一邊是領導的命令,不可違抗,一邊是愛戴百姓的同事,不能傷害。要是他傷害了趙盾,就是對百姓不仁義,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鉏麑選擇了撞樹,傷害了自己。 一個全心全意為了單位而奮斗的人,怎么會有錯呢? 有人說:“正義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 一個單位,如果有正義感的人,都站不住腳,那就沒得救了。想一想,一群小人聚集在一起,能夠辦成什么大事? 正義感,是一個人最踏實的靠山,在關鍵時候,可以拯救自己。 要相信,職場上,還是好人多。如果一個單位,小人比好人多,就會垮臺,被其他的單位取代。 你的成績,你的道德素質,即便沒有成為加官進爵的籌碼,也會得到同事的贊美。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好的口碑,就是你真正的“位置”,也是巨大的凝聚力。 03 冷廟燒香,考慮長遠。 晉靈公要加害趙盾,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們兩個人一起喝酒。忽然,晉靈公暗示周邊的武士和狗,合力來制服趙盾。 趙盾的侍從拼命拼命抵擋,卻一拳難敵四手,敗下陣來。 一個不知名的武士,混亂中來到趙盾身邊,暗中保護他離開。武士說,感謝贈飯之恩。 多年前,趙盾去打獵,路上遇到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他拿出食物給病人。病人吃了一半,留下一半給家里的老母親。 趙盾準備了一些肉和飯,給病人帶回家,孝敬母親。 “一飯之恩,當拼命相報。”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能知道,曾經奄奄一息的病人,也能夠成為武士呢? 人在職場,不要小看任何人,也許那些最底層的人,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你的同事,甚至變成了你的上司。 很多人,喜歡去熱鬧的地方燒香,以為那里的菩薩很靈,可以保護他。其實,熱鬧的菩薩,一天都要看幾百張臉,誰都記不住;你和門口冷清的人打交道,別人才會記住你。 不要以為,熱門的領導,就可以罩著你。他處于風口浪尖,求他的人數不清,你只是“一粒塵埃”一樣卑微。做人,要考慮長遠,主動去幫助真正落魄的人。 幫助弱者,會讓你集聚真正的人脈;多和門口冷清的領導打交道,日后少不了你的好處。 04 當機立斷,不留余地。 趙盾徹底得罪了晉靈公,在晉國無法容身了,準備逃走。半路上,聽說晉靈公被制服了,他想了想,就回到了晉國。 晉國的太史說,趙盾“弒君”了,要治罪。 孔子評價,趙盾是一個好人,但是他卻受了冤枉。可惜,要是他走出去了,不回來了,就安全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果一個地方,容不下你了,還猶豫不決,你就會陷入困頓之中。如果你離開了一個不適合的地方,還要回來,就是犯了“吃回頭草”的錯誤。 人在一個單位待久了,就會有“溫水煮青蛙”的問題。總是認為,這個單位再差,也能夠謀生,到了其它地方,也許連日子都混不下了。 其實,樹挪死,人挪活。 天下之大,只要你很勤快,為人正直,到任何地方,都能夠站穩腳跟。真的不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05 結束語。 人在職場,想要持續混得風生水起,就要懂得“趨利避害”,要懂得拐彎,因勢利導。 趙盾一心為民,但是從頭至尾,晉靈公都在欺負他。 雖然趙盾采用了一些自救的措施,并且堅持忍讓,但是他的結局,令人唏噓。他沒有真正用好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并且善良過頭。 趙盾是一個“打工人”,好不容易混到了高層。“高處不勝寒”,位置越高,越要學會職場套路,畢竟,“打工人”再厲害,也要受老板的制約。 職場上,利益就像一塊蛋糕,每個人都想得到最大的一份。你要見好就收,不要隨意與人結怨。實在要得罪人,也要把握“寧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的原則,要有一些明哲保身的辦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