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高考成績在手,填報志愿這“臨門一腳”非常重要。恰逢廣東新高考首年,考生和家長腦海里的“問號”難免增多。選學校還是選專業舉棋不定,怎樣才能理性填報志愿?新高考之下,“沖穩保”策略還可行嗎?不同分段的考生究竟如何“分盡其用”,填好志愿,考入理想大學?高考政策研究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 選院校還是選專業,這是每年高考志愿填報時大多數考生都會糾結的問題。尤其對于職業規劃尚不明晰的考生來說,如何理性填報志愿? “從新一輪的改革和調整上來說,實際上是提倡考生傾向于專業的選擇,而非僅僅是學校的選擇。”卓越教育高中部高考政策專家鄭月明老師認為,當前廣東高校采取“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模式,理論上來說院校專業組具有一定的專業傾向性,一方面可提高考生選專業的集中度,同時還可降低部分專業的選擇風險。考生和家長不妨先考慮專業,在此基礎上再結合院校做進一步組合選擇。 談及熱門專業,鄭月明特別提醒,選擇專業時不宜盲目追求熱門專業,還要結合市場供需以及考生自身的特點綜合選擇。“熱門專業往往是招生人數較多的專業,所以家長們也不要過于擔心'熱門’,可以參考往年的排名進行報考。”鄭月明說,一般來說,學校和專業的排名,尤其是省內招生人數較多的學校或者專業,往往不會有太大范圍的浮動。另外,不少專業在就業方面是高度相關的,比如計算機專業熱門,分數高,考生可以考慮軟件工程、電子信息技術這些類別的專業進行考取。 廣州學而思培優高考研究中心負責人蘇思河老師建議,考生如果沒有明確的院校、專業傾向,需要從最終就業的層面來分析如何選擇。分數高的學生建議優先選擇院校,因為高層次院校繼續深造等機會相對更多,也會有更多機會選擇或調整計劃。分數低的學生優先選擇專業,尤其是實用性強的專業,在后續的求職中可能會更容易就業。“中間分段的考生往往更加糾結,個人建議物理類考生優先選擇專業,歷史類考生優先選擇院校。”蘇思河解釋,理科的專業性更強,專業更加對口,而相對來說,院校層次是影響文科專業就業的核心因素。 首年新高考,怎樣“沖穩保”? 相比往年,今年所需填寫志愿數量多、影響因素多,填報志愿對今年的考生和家長而言難度更高。不過,兩位老師都表示,往年填報志愿常用的“沖穩保”策略仍然可以使用,只不過需要對45個平行志愿進行合理分配及利用。 蘇思河指出,首先要確定考生是優先院校還是優先專業。如果考生優先院校,一般考慮“沖穩保”結合的填報策略。具體填寫時要有梯度,冷熱結合,填滿志愿。無論如何沖高,都一定要留有一部分志愿用來“穩保”,避免滑檔。如果考生優先專業,建議考慮“穩保”的策略,盡可能在前面的幾個志愿就要確保自己能被錄取,因此一定要留夠專業錄取的分數,熱門專業更要保證自己分數足夠。 在鄭月明看來,“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形式實際上相當于考生要填45個“小學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沖穩保”相對弱化了一些,但專業組內的“沖穩保”需要考生格外重視。尤其對于高分考生來說,取消高優線之后,要考慮到可能面臨的調劑情況以及如何更理性地“沖”專業。如果學校在某個專業組內的分數級差很大,要注意預留分數“保”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專業。鄭月明建議,考生要主動了解目標院校專業組設置情況,盡量與招辦老師做充分溝通。 案例分析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假設以2020年的高考分數及全省排位作為參考來進行志愿填報的模擬,通過案例來說明志愿填報問題。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案例只參考了去年的數據分布,實際情況仍需結合各高校公布的院校專業組、招生計劃、考生具體意愿等因素再進行綜合考慮,僅供參考。 考生情況:物理類考生,高考分數600,全省排位20133,女生,對專業沒有明確想法,省內省外均可,性格比較外向,不想學習基礎學科。 志愿分析:考生的排位可以去到一所實力不錯的重點高校,由于考生對專業沒有明確需求,因此以沖高院校為主,結合考生意愿避開基礎學科專業。另外,考生性格比較外向,因此師范類、新聞類、法學、經濟類等專業也符合考生的報考想法。前一部分志愿可以拿出來進行沖高,后面一些志愿用來確保一些優勢的專業。結合以上意愿,可以篩選出部分院校及專業: (此案例由廣州學而思培優高考研究中心提供) 該志愿填報方案說明: (1)排位20000左右的高校選擇很多,省外還有不少院校可用于沖高院校。考慮到考生的意愿,可以避開包含基礎學科的專業組進行填報; (2)省內高校,暨大排位相對較高,可多填寫幾個院校專業組用于沖高。華師2020年最低排位25735,深圳大學最低排位26626,因此華中師大和深大可選擇專業范圍更廣,且深圳大學今年采取小類招生,專業劃分非常精準,因此多填寫幾個專業組來確保錄取。 熱點問答 1.如果高校實行大類招生,往年錄取分數線如何參考? 參考往年分數容易出現誤差,因此往年排位會更具參考價值。建議考生和家長將相應分段學校的院校錄取排位和專業錄取排位記錄下來以便分析參考。 大類招生的院校專業組,排位相比往年可能會出現不同變化。如果這個大類專業本身都是所謂的“熱門專業”,那么院校專業組的填報模式容易出現高分扎堆情況,因此預估的排位要比往年排位更高才比較穩妥。如果大類里全都是“冷門專業”,那么極有可能填報遇冷,因此預估排位可能比往年最低排位還要低。如果大類里既有“冷門專業”也有“熱門專業”,排位就比較難預估,大致上排位會介于二者往年所需排位之間,具體需要看今年考生的報考熱度。 2. 如何判斷專業辦學實力? 一般來說,如果新增專業和學校優勢專業相關度高,那么新增專業也會具有較高水平。 考生可以從碩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就業率、開設時間長短等層面判斷院校的專業實力。而學校的傳統專業往往有比較深厚的基礎,開設時間長,師資力量雄厚,培養方案完備,報讀往往不會出很大差錯。 3. 不同分段的考生如何“分盡其用”? 首先,考生要對自己的專業方向有一個大致的選擇。在此前提下,不同分數段的院校專業組都有相應的“沖穩保”組合。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高分段考生選擇名校進行報讀,可以在前面多設置一些志愿用來沖高,注意調劑情況。 次高分段考生,如果有明確的專業傾向,就選擇以該專業為特色專業的院校。如果沒有明確專業傾向,那么可以篩選出目標地域,是省內還是省外,然后找出目標地域的重點院校的特色專業進行報讀,注意分數要有富余。 中間分段考生尤其是密集分數段,考生數量多,每年的錄取排位都可能有較大波動,容易沖高,也容易滑檔。考生注意拉開志愿梯度,把45個志愿填滿,充分做到“沖穩保”,確保錄取。 低分段考生所能報讀的院校水平差異不大,優先保證自己的專業錄取,充分考慮未來的發展,維持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