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du),動也。(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常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呂氏春秋》 2.整書拂幾當閑嘻,時取曾孫竹馬騎。故作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杜甫 3.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生。-----歐陽修 4.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歐陽修 5.養身莫善于習動,夙興夜寐,振起精神,尋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壯。-------顏元 6.精神不運則愚,血脈不運則病。----------陸九淵 7.人生須氣健,饑凍縛不得。-------姚合 8.樂太盛則陽溢,哀太甚則陰損。-----------《漢書》 9.放情者危,節欲者安。------桓范 10.健康為最好的天賦,知足為最大的財富,信任為最佳的品德。---------釋迦牟尼 11.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毛澤東 12.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綏,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黃帝內經》 13.人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能不生銹。--------朱德 14.病從口入。-------傅玄 15.養身以不傷為本。------葛洪 16.善養生者,食不過飽,飲不過多,冬不極溫,夏不極涼。------葛洪 17.不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極渴而飲,飲不過多。-------葛洪 18.少煙多茶,少酒多水,少食多嚼,少鹽多醋,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怒多笑,少煩多眠,少衣多浴,少說多做,少欲多施,少車多步,少停多動,少藥多練。--------戴洪齡 19.節食以去病,節欲以延年。------朱熹 20.睡眠和休息喪失了時間,卻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毛澤東 21.健全自己的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周恩來 22.以弭病于將然為先,而攻治為后。--------劉禹錫 23.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石成金 24.俗話說:“人欺病,病欺人?!痹隗w強時,人體的自我療能會起主宰作用,遏制發病,祛病于未病之先;反之,在體弱時,則由病魔主宰。而身體的強弱主要依靠人體的鍛煉活動。-------蕭軍 25.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黃庭堅 26.動也,形氣亦動;不動,精滯氣郁。--------華陀 27.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也。-------陳壽 28.養生之道,常欲小勞。------孫思邈 29.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孫思邈 30.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莊子 31.寒暑不時則疾。------《周禮》 32.久臥傷氣,久坐傷肉。------《黃帝內經·素問》 33.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黃帝內經》 34.心胸常開闊,年歲活一百。-----葉天士 35.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辛棄疾 36.養心莫善于寡欲。------《呂氏春秋·情欲篇》 37.憂來令發白,誰云愁可任。------張孟將 38.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聽,莫強食飲,莫大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壽也。--------陶弘景 39.不樂損年,長愁養病。------庚信 40.我們在堅持工作之外,還必須養成堅持休息的習慣。------梅蘭芳 41.常動則筋骨竦,氣脈舒。------顏元 42.好靜不好動,眼花耳朵聾。-------佚名 43.常用的刀不銹,常練的人不病。---------佚名 44.不要用珍寶裝飾自己,而要用健康武裝身體。-------佚名 45.必須從年輕時期就打好基礎,隨時隨地去鍛煉身體。-------徐特立 46.一個人的身體,決不是個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凡是有志為社會出力,為國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徐特立 47.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 --------蔡元培 48.只有身體好才能學習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發展。------周恩來 4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陶行知 50.鍛煉身體,短時間內效果不顯,但持之以恒,其功自見。就像儲蓄一樣,零存整取,積久即成巨款。-------孫允中 51.少睡眠則神自澄。------王陽明 52.已饑方食,未飽先止。--------蘇軾 53.從鍛煉成健康的身體中本來鍛煉出健康的精神,這是一切工作所必遵循的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準則。-----------朱光潛 54.幸喜身康健,休論愚共賢。------朱有燉 55.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營散,谷消則衛亡,神無所居。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氣和,營衛乃行,常有天命。-------李時珍 56.爽口物多終作疾。-------李時珍 57.人之一身,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淚生,魄心動則汗生,欲心動則精生?!顣r珍飲食者,人之命脈。少飲則和氣行血;痛飲則傷神耗血。-------李時珍 58.怒則氣逆,喜則氣散,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靈則氣泄,寒則氣收。------李時珍 59.飲食不節,殺人傾刻。------李時珍 60.饑飽無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欲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常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華佗 61.知人者有驗于天,知天者必有驗于人。-------華佗 62.人生氣健壯者,外色光華,內脈平調,名言名句。五臟六腑之氣消耗,則脈無所依,色無所澤,如是者,百無一生。---------華佗 63.早睡早起,方能養生!--------華佗 63.飲食有常節,超居有常度,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孫思邈 64.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長壽。------孫思邈 65.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孫思邈 66.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孫思邈 67.凡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射名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敗筋肉,血氣將亡。---------孫思邈 68.多愁則心懾,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孫思邈 69.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孫思邈 70.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孫思邈 71.圣人之道,以慈濟物,博求眾藥,以戒不虞。--------孫思邈 72.養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為本。-----------孫思邈 73.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孫思邈 74.常須安不忘危,予防諸病也。--------孫思邈 75.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味,省皂縱欲快志,得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圣人之治身也。-------孫思邈 76.天地之間,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過于生。--------孫思邈 77.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黃帝內經》 78.仁者壽也:胸懷寬廣者,益壽;反之。胸懷狹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黃帝內經》 79.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 80.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共殺之。-------孔子 81.健康第一,學習第二。------毛澤東 82.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司馬光 83.人的健全,不但靠飲食,尤靠運動。---------蔡元培 84.身勤則強,逸則病。---------蔡鍔 85.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陶行知 86.吃飯莫飽,走路莫跑,說話要少,睡覺要早,遇事莫惱,經常洗澡。-------謝覺哉 87.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體。-------吳運鐸 88.精神暢快,心氣和平,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時,勞逸均勻。------梅蘭芳 89.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錢大昕 90.必須從年輕時期就打好基礎,隨時隨地去鍛煉身體。------徐特立 91.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孫思邈 92.健康是一顆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工作只是一個皮球,掉下去后還能再彈起來。--------鐘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