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小妙收到了后臺粉絲的私信:我的孩子今年3歲,咳嗽已有半月,沒有發燒,有痰,經常睡到半夜喉嚨呼呼”作響。我自己買了急支糖漿給孩子喝了幾瓶,但沒有一點好轉。醫生說急支糖漿是針對熱痰的,我的孩子是寒痰,所以不適用。 我想了解一下,如何區分寒痰還是熱痰以及應該怎樣區別用藥?有沒有什么中藥可以一次性解決寒咳和熱咳的? 咳嗽也分寒熱,三步教你辨別目前,用于治療咳嗽的藥品五花八門,許多人在種類繁多的藥物面前有了“選擇困難癥”,其實通過簡單3步,就能幫助選對止咳藥。 1、觀癥狀 一般人咳嗽多是風寒、風熱等侵襲引起,在3周以內基本復原,這時,辨明是風寒咳嗽還是風熱咳嗽至關重要。 風寒咳嗽 一般會喉嚨發癢,痰稀色白,或伴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痛等癥狀。應選擇疏風散寒的藥物,如小青龍顆粒、通宣理肺丸等,痰多者還可選用蛇膽陳皮口服液。 風熱咳嗽 一般比較劇烈,咳聲嘶啞,咽喉腫痛,痰黏發黃,或伴有流黃涕、口渴、頭痛等癥狀。適合選用疏風清熱的藥物,如桑菊感冒片、清肺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2、聽聲音 咳嗽聲低氣怯的屬虛,洪亮有力的屬實。如果咳聲重濁,其音不揚,一般是風寒咳嗽或痰濕咳嗽;如果咳聲音調高,氣息粗,頻頻發作,則可能是風熱咳嗽。 干嗆咳:感到口燥咽干,怎么咳都沒有痰液,屬于燥邪侵犯,應服用養陰清肺丸、秋梨膏、川貝枇杷露等潤燥之品; 咳嗽聲怯:伴有汗多,怕寒,則常是肺虛咳嗽,方劑常用甘草干姜湯、生脈散、四君子湯等,以鞏固肺氣; 咳嗽洪亮高亢:伴有口苦,脅肋發脹等表現,多是肝火犯肺引起,方劑常用黛蛤散合瀉白散等。 3、看痰液 咳嗽者若少痰或無痰,屬燥熱、陰虛;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或虛寒。痰質稀薄者多屬風寒,痰質黃稠者多屬風熱。 若咳吐鐵銹色痰或痰中帶血,多為肺熱或陰虛傷絡,治療宜用養陰清肺丸,或銀耳百合羹、秋梨膏等; 痰中有腥味為痰熱,可以選擇羚羊清肺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 至于其他痰液異味,則應由專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 治療咳嗽,清代名醫有一奇方在清代名醫程鐘齡的《醫學心悟》里有一張專門止咳的方子,叫止咳散。程鐘齡是這么評價這張方子的:“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 止咳散: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陳皮(去白) 服用時,需先將藥材研磨成粉,再服用。此方是如何解決止咳的呢? 方中的荊芥可以解表,簡單來說,就是讓你發汗,通過出汗把身體里的寒邪帶出來。接配以紫菀、百部、白前,這三味藥都是中醫里的止咳良將,無論你是寒咳熱咳,還是新咳久咳,都可以起到降氣、降痰的作用。 再來看桔梗,桔梗的藥性是往上走的,它可以宣肺氣。中醫認為肺有宣發肅降的功能,宣發是向上向外,而肅降是向下向內,一升一降之間,肺部的整個氣機就順了。桔梗配合前三味藥,一升一降,可有效恢復肺主宣發肅降的功能。 最后再用點陳皮調氣,甘草調和諸藥。止咳散不論新咳、久咳、寒咳、熱咳,皆可用之,不愧為經典名方。 這樣咳嗽,讓嗓子和肺都舒服有人咳嗽只是嗓子干癢,有人咳嗽,卻聲嘶力竭,頭暈乏力。其實,除了吃對藥,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也有助于排除氣道里的分泌物,起到改善肺部的功能。 第一步:深吸氣,同時輕輕擴張腹肌,在感覺舒服的前提下,憋氣3分鐘; 第二步:用力收縮腹肌,將氣體排出,引起咳嗽; 第三步:一次吸氣可連續咳嗽三聲,而后平靜呼吸片刻。 需要提醒的是,有腦血栓、腦血管破裂或血管瘤病史者,應避免用力咳嗽。尤其疫情特殊時期,若是未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要盡量朝向地面,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吃藥,日常也要做好相關的保護工作。注意呼吸道保暖,咳嗽期間,切勿聽信所謂的“以毒攻毒”,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適當進食一些百合、蜂蜜、蓮子、因而等新鮮蔬果來滋養潤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