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感,會一直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區別與影響,只是多少而已。 沒有多少人,會歡迎這種焦慮,更不會喜歡因此帶來的緊張與壓力。于是,為了對付這種焦慮感,有的人選擇不停地做事,做事,做事。仿佛只要手腳勤快一些,不讓自己有時間焦慮,焦慮就能少一點。 結果當然事與愿違。的確,你忙起來的時候,沒有心思傷春悲秋,也沒有時間焦慮。但再忙,總有稍歇片刻的時候。手腳一旦停下來,你腦子里忽然就有了空間。 今天的事情能不能做完,明天的會議資料有沒有準備好,后天的拜訪行程安排得如何……老板對這個項目不大關心,是不是有什么變數;團隊里的小張干活不夠賣力,小李很賣力,可是腦子不太靈光的樣子,小王肯賣力腦子也好使,可是這個脾氣太得罪人。這樣一群人,怎么帶,怎么說?……大事小事,每件事都能讓你著急上火。 曾經被忙碌趕跑的焦慮,就像一個巨大的深色陰影,向你撲下來。 無聲無息,也無法躲避。 你能怎么辦?你只能馬上忙起來,指望繼續用忙碌趕走這些亂七八糟的焦慮。也許會馬上見效,但人不是機器。下一次短暫的休息里,又要循環往復。與其說,這是在趕走焦慮,不如說,這是在畫地為牢,把自己關進沒有目標的忙碌里。不用多想地拉磨,一圈又一圈,繞著,走著。你以為自己足夠努力,很久之后,發現還是站在原地。只要停下,還是一樣的焦慮。 真的沒有解法了嗎? 焦慮感的來由,因人而異。但有一個共性,就是未知帶來的“畏知”。想要的和已有的存在差距,要跨越這個差距,又并非一朝一夕。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事情一絲一毫沒有進展。焦慮,就來了。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差距在哪里,也清楚如何去實現這個跨越,多數是沒有機會焦慮的。但這個理想的求解過程,在平凡的個體生涯里,幾乎不存在。 平凡個體的路徑上,就是會有焦慮。我們太想要一些東西,同時也不能確認,自己所做的,是否一定就能達到預期。也許真的不能徹底解決掉焦慮。甚至可以說,適度的焦慮,對我們的成長是有促進作用的。道路上不得不與焦慮同行,你要如何面對? 有很多選擇。你也許可以假裝沒有這些焦慮,假裝自己一切都不在意。你也許可以想前面一樣,用暫時的忙碌,來趕跑焦慮。你也可以正視焦慮,正視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不顧,無論如何,都要拼命抓住它。 但是有一件事:沒有意識到沒關系,意識到了,就不要騙自己。假裝不在意,可以做給外人看,但是自己要知道,這只是假裝。拉磨轉圈,原地打轉,也可以。但是你不要騙自己,假裝在往前。沒有解決辦法,也不要騙自己,假裝沒有問題。 不騙自己,承認焦慮,承認未知,那叫你害怕的“畏知”,就可以對你少一些威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