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南樂縣福堪鎮有一個叫劉呂村的小村,一步跨三省,“雞鳴聽三省”,濮陽這個神奇的地方全國罕見 。村里有個三界碑,往北跨一步就是河北;往東跨一步就是山東;往南跨一步就是河南。 三個方向,三塊地,三個省,分別種植著三種不同的植物!山東方向種植的蘿卜還有大棚蔬菜;河北方向種植的玉米;河南方向(濮陽南樂)種植的蘋果樹。 三省界碑是一塊少見的三棱石,界碑露出地面部分約80公分高,界碑每面約30公分寬。三面分別用陰文刻著山東、河南、河北三省的名字,并各自對著三省所在的方向。 據專家考證,在中國版圖上,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1處。有的三省交界點很難到達,如青藏新的三省交界點在可可西里與阿爾金無人區之間的雪峰之頂,非有組織的探險隊伍很難企及。劉呂村的這個三界碑很容易找到,歷年來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看。 多年來,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著不同的口音和睦相處著。“別看是三個省的人,跟一個省的一樣。”河北省大名縣書館鎮閆莊村村民胡文珍如是說。 “多年來,大家相處得都挺好,就跟鄰居一樣。劉呂村60歲的村民劉喜臣說。 由于相距較近,交往頻繁,方言在這個三省交界地,沒有很明顯的體現,基本不存在語言交流上的障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仔細聽還是能分辨出的。”周邊胡姓村民說,山東人說話語氣重一些,河北人稍微輕點,而河南人就太輕了。 據說這里曾經有一塊最老的碑是春秋時候立的,拿劍刻字的人是孔子的學生們,因為孔子從衛國回魯地,必經此地。這個分化臺顯示,以北的地盤,歸齊國,以東的地盤魯國,以西以南歸衛國,真正的三國交界處。 根據現在的碑文記載,冀魯豫,系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簡稱,亦為紅色稱謂。自1938年1月,八路軍第129師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率部抵達河北省南宮縣之后,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黃敬、楊得志、宋任窮、王宏坤、楊勇、蘇振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團結帶領冀魯豫邊區軍民,奮起抗爭、浴血殺敵,開創了敵后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冀魯豫邊區抗日革命根據地。 濮陽地接冀魯豫三省邊界,從文化上看,這里地連燕趙,風承衛晉,俗同齊魯,語近宋魏.因地勢低洼而沉淀恒久,今日細品味,有沉香茅臺之老辣,有千年宋河之飄逸,更有"一毛找"的苦澀,張寶林的大俗,咂咂舌頭,又似乎是解憂的杜康,別有一番風情。 小小的一塊三省界碑的背后是濮陽重要戰略地位的體現,站在更高的視野去看,濮陽并不偏遠,它雖然是河南省的地域邊緣,卻不是全中國的地域邊緣,未來的濮陽,應該緊扣濮陽由區域邊緣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開放前沿的戰略定位,深化與菏澤、聊城、石家莊等城市的戰略合作,加強豫北區域合作,打造中原城市群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與中原、京津冀、山東半島三大城市群互動發展,對接發達地區資本、技術、項目,建設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讓濮陽搭上發達城市發展的快車。 從一塊神奇的界碑,我們似乎看到了濮陽未來區域定位的曙光,只要視野足夠開闊,濮陽也會是中國最閃耀的明星!(本文系豫記新媒體“這就是河南”河南形象全球化傳播行動系列報道) 更多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