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患病:”易寒易熱,易虛易實“,同為內(nèi)熱又有實熱與虛熱之分,治療之法迥異。而現(xiàn)在的飲食結(jié)構(gòu)“偏精細、高熱量”所以小兒“熱證”多與“寒證”。臨床治療應(yīng)仔細應(yīng)對 小兒推拿清熱原則: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但由于小兒的熱有虛熱和實熱之分,中醫(yī)又有"實熱“ 清之即退,”虛熱“愈清愈起之說,下面就針對小兒的各種“熱”進行論述。 一、脾胃有熱 主要癥狀為:腹脹、大便干、口氣重、中脘肚腹比較熱、不思飲食、睡眠不安,舌苔黃厚等。 脾胃熱主要為實熱證,多是由于乳食停滯、或過食肥甘損傷脾胃造成積食內(nèi)熱, 治則重在消積導滯、健脾和胃 清熱穴位:清胃經(jīng)、清板門、掐揉四橫紋、摩腹、清補脾經(jīng)、清大腸經(jīng)等 推薦飲食:五汁飲降胃火 梨100克去核切塊、荸薺100克去皮、藕100克去皮切段、鮮生地、鮮麥冬少許榨汁引用 二、肺熱 肺熱主表現(xiàn):咳喘、肺炎,痰黃而粘,往往是肺火引起,多和脾胃有熱熏蒸上焦有關(guān)。 肺喜清肅,惡燥熱,小兒肺臟嬌嫩,很容易受到風熱之邪或內(nèi)熱熏蒸。 治則重在宣肺清熱、潤肺化痰 推拿穴位:清肺經(jīng)、清肝經(jīng)、清大腸經(jīng)、補脾經(jīng)以增加水分運化,運八卦可以寬胸理氣,通氣機。 推薦食物:荷葉粥 大米粥熬好后,取新鮮、洗凈的荷葉一片蓋在鍋上,熄火燜10-20分鐘,去掉荷葉,喝粥,可適量加糖和蜂蜜 三、肝膽熱 肝膽有熱主要是濕熱造成肝膽疏泄失職,或者肝氣犯胃。 肝膽熱多由情緒失調(diào)、飲食肥甘油膩而生,又多和腎虛有關(guān),因為腎肝為母子關(guān)系,腎虛則腎水無法滋養(yǎng)肝木,如小兒久病傷陰或先天不足就可能導致肝膽生熱。另外也會造成脾胃虛寒這就是肝木乘脾 主要癥狀為:脅肋脹滿、舌邊紅、易怒、不愿吃飯、口苦或微甜、大便粘等 肝膽熱的治則重在疏肝調(diào)達,滋水涵木,健脾以防肝木沖犯。 推拿穴位:清肝經(jīng)、補腎經(jīng)、推指三關(guān)、推大腸經(jīng)、按揉肝膽腧穴 推薦食譜: 每天一杯熱牛奶,注意不是奶粉。很多人認為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或胃脹。其實,飲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去肝火。 中醫(y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fā)揮“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達70%左右的水分,還能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 四、心有熱 心火旺的主要表現(xiàn)為:舌尖紅、五心煩熱、煩燥不安,容易出現(xiàn)口腔潰瘍等癥, 舌為心之苗,因此舌頭上出現(xiàn)潰瘍也是心火旺的表現(xiàn)。 推拿穴位:清心經(jīng)、清天河水、清小腸經(jīng)、揉內(nèi)勞宮、水底撈明月等 推薦降心火食物:蜂蜜蓮子粥 現(xiàn)代藥物學研究證實,蓮子中的蛋白質(zhì)鈣、鐵磷和鉀含量非常豐富,還含有其他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zhì),幫助機體代謝,維持酸堿平衡,增強記憶 的同時,還有“生精”之功效。 五、陰虛內(nèi)熱 主要表現(xiàn):盜汗、煩躁不安、舌形瘦紅、午后潮熱等 中醫(yī)認為:陰虛無以制陽,虛火生焉,注意這個火是虛火,而不是實火,所以欲清火欲起,虛火用清法就像用扇子準備把火苗扇滅一樣,推拿的要點在滋陰降火,引火歸元 推拿穴位:揉二馬、補腎經(jīng)、倒捏脊或下推脊、揉涌泉引火以歸元 六、表熱、冷熱不均 對于表熱癥主要是風寒束表引起,發(fā)熱不重、惡寒、流清涕,重在發(fā)汗解表或疏風解表 而對于身體冷熱不均比如頭身熱,四肢涼重在平衡陰陽、搓四肢、通經(jīng)絡(luò)、行氣血、引火下行,陰陽平衡,熱自然而解。可以捏脊、搓手心腳心、泡腳、拔罐等。 總結(jié) 所以無論何種形式熱,我們治療應(yīng)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引熱外出或滋陰降火,外出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外表皮膚毛孔散熱,二是通過大小便排出熱量,時刻不要忘記這兩個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