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暑假電視熒屏中,最熱鬧的事情莫過于幾大衛視熱鬧的“周播”戰爭,在多屏博弈的當下,暑期檔已經成為了大IP、大演員、大制作之間的博弈的戰場。
從衛視自身競爭的角度看,自“限娛令”開始到“一劇兩星”再到“古裝限額”政策的執行,衛視間的競爭空前加強,其所囤積的大批古裝劇亟待固定的檔期進行消耗。而從制播大環境的角度看,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崛起,也在擠占電視臺的生存空間,為了“填空”檔期也為了尋找突圍方式,“周播IP劇”成了各大衛視的“試水”項目。

2014年,《古劍奇譚》點燃暑期檔,全劇平均收視率達1.47,蟬聯收視冠軍三個月;到了2015年,《花千骨》收視相繼破3,點燃暑期檔,于是自《花千骨》《古劍奇譚》《瑯琊榜》等電視劇試水IP劇取得成功后,“IP”似乎成為了收視“良藥”,各路制作公司與電視臺、視頻網站紛紛制作購進IP劇,熒屏迎來“IP年”。到了今年暑期檔,電視臺劇配備量猛增,兩個月間,就有有《老九門》《九州·天空城》《幻城》《青云志》《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多部電視劇開播。
“周播IP劇”情節不強的特征首先體現在劇情拖沓上。由IP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通常體量較大,有的“周播IP劇”觀眾要看完,起碼要消耗半年時間,如此長的播出周期,必定會減弱劇集與觀眾的互動頻率。其次是“周播IP劇”的同質化現象的嚴重。現階段的“周播IP劇”主要以年輕化的玄幻的古裝劇為主,定位狹窄,題材單一,面對如今IP混戰的現象,各大衛視推出的“周播劇”也質良莠不齊,很劇題材相似,在中國內陸的周播劇還是系列劇的當下,受眾群體的定位分析也及不精準,不少劇情雷人粗制濫造的IP劇均以周播劇的形式播出,這讓觀眾感受不到制作方的誠意而棄劇,這是很多以“周播劇”形式播出的IP劇收視率“集體跳水”的原因。
雖然持續發酵的IP熱成了電視臺的暑期必備,但觀眾經歷了檔期相撞與題材嚴重同質化的古裝IP扎堆后,審美也開始疲勞。更多的劇集選擇讓收視出現分流,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剛剛結束的暑期檔中,大部分IP劇收視率均在1%左右浮動,遠沒有達到預期。

(2016年暑期檔結束前“周播IP劇”片單 備注:以播出時間順序排布)
自2015年起,“一劇兩星”政策正式實施,該政策使得電視臺的購劇成本迅速增加與出現了播出空檔,在這樣的播出情境下,為填補檔期“空缺”,自制劇與周播劇逐步進入大眾視野。在現階段,IP劇多與周播劇以打包的方式出現,但統觀國內外周播劇,會發現兩者從發展源頭上便有很大不同。
周播劇起源于影視行業發達的美國,業界對“周播劇”的定義,通常指“邊拍邊播”與“按周播出”。在盛行周播劇的歐美國家,“周播劇”的概念是集拍攝、制作、宣傳與播出周期集合而成的綜合概念,制播流程與日播劇有很大不同。但在現階段,周播劇在中國的制播模式只是將“一部劇拆成周播”,表明在現階段,中國內陸的周播劇市場還尚未形成一個適合周播劇的運作模式,只是為應對“限娛令”、“一劇兩星”與“古裝配額”等政策產生。對于衛視而言,減少周末綜藝節目與娛樂節目的播放而改播電視劇,有利于降低打造新節目的成本,同時也能讓不少不能播出于黃金檔的電視劇獲得播出的機會,而這些電視劇中,有不少是屬于“仙俠、古裝、玄幻”敏感題材的IP劇。
當前,多數IP劇主打的賣點均以大制作+大明星為主,制作方關注點的遷移,減弱了電視劇的故事性,忽略了周播劇本應該以強情節、高懸念、或是以輕松有感染力的情景喜劇來打動觀眾。
在周播劇盛行的歐美,擁有超強“懸念感”是周播劇吸引大眾的利器,編劇通常都會在每部劇每集的結尾處設定“包袱”與未解開“謎團”,這些“未解之謎”是讓觀眾源源不斷追劇的動力。周播劇起源于影視行業發達的美國。從拍攝周期上看,在周播劇相對成熟的歐美與日韓,周播劇一般播出的頻率為每周一集,按季播出,邊拍邊播,《老友記》就是典型的周播劇產物。從劇本上看,周播劇均是編劇先寫出大概思路,再根據收視率,對電視劇的風格、集數、情節走向等做調整。在以肥皂劇起家的韓國,周播劇則加強了同觀的眾互動,編劇會根據觀眾的收看意見隨時修改劇情。風靡中國的《太陽的后裔》便是韓式周播劇的產物。
而在中國,周播劇如果不能實現“邊拍邊播”的制播模式,觀眾不能參與到劇集的討論與創作中來,那么一部劇能夠產生的互動性便會降低,基于小說改編的IP劇顯然也不具備設置開放式結局的前提。縱觀內陸很多“周播劇”,其都是在與觀眾見面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攝制工作。“邊拍邊播”、“靈活調整”的周播劇概念在內陸現階段還無法實現,這種只按周播出的IP劇,其實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周播劇。小說結局既定,讓IP劇結局缺乏想象力。
很多導演與編劇為了增加觀眾對影視作品的印象,大多都喜歡用開放式結局。一方面開放式結局能夠為續集的拍攝做很好的鋪墊與準備,另一方面開放式結局也能夠給予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從劇本的類型上看,觀眾對原創劇本設置開放式結局的接受程度更高,IP劇集設置開放式結局可能會引來原著粉的不滿。
2013年《笑傲江湖》播出時前三集時,CSM32城市網,收視率1.49%,位居首位;后一路飆升,取得過破四的成績,但其所設置的開放式結局仍然引來觀眾的吐槽,究其原因,可能跟《笑傲江湖》小說結局在金庸先生書迷心中的根深蒂固有關。但由趙寶剛導演執導的電視劇《男人幫》因為采用原創劇本,即便在結尾處設置了開放式結局,觀眾的接受程度也很高,電視劇在開播時曾創下網絡點擊量近1.3億,觀眾對劇集的開放式結局也好評如潮。
【結語】:在當前的制播環境下,不管是周播劇還是日播劇,電視劇市場需要的都是強情節、強內容的好劇。“周播劇”不只是仙俠魔幻的代名詞,其需要持續開拓更多的內容類型與尋找到更多的盈利渠道才能推動當前制播環境下周播劇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