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公眾號:桃紅梨白,ID:geyiran666 《叛逆者》終于大結局了。 開放式結尾還是會讓人意難平。尤其是42集,兩分鐘之內,藍小姐和老紀雙雙赴死,可謂慘烈。 也是這樣的真實,才讓人回望那個年代,1936-1949,多少人在黑暗中前行,終于換來黎明。 《叛逆者》不負眾望,從主角到配角,全員演技在線。 可惜的是童瑤,新科視后這次成為唯一拖后腿的了。 童瑤的外型也很符合這個角色:高挑清瘦,看似柔弱卻內里堅韌。 坦白說,在大學階段,童瑤完成度還是可以的。 但是到了中后期,局勢變得越來越復雜,遭遇了身邊同志的不斷犧牲,和林楠笙的死別,以及一次次的出生入死之后,理應歷練得更成熟豐富。 但演技上,沒有體現出來。 第一次從報紙上得知老紀犧牲的消息,看不到情緒起伏,鏡頭只能拉遠。 還有只露一面的榮將軍,得知老紀犧牲后的凝重神色,立刻給了人物鮮活血肉。 面上,他是老油條,無心升官只求清閑誰也不得罪;但其實他代號“郵差”,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王志文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說他老了,也確實是一副不注重保養的樣子。可是一開口說話,果然姜還是老的辣啊。 開場兩集,看到司機車輪上的泥,就知道陳站長今天出遠門了。 隨手扔給司機兩包煙,小恩小惠就套取了情報。 ![]() 而他對林楠笙的態度,也是從前到后發生著變化。 從前期的各種防備,到中期合作殺死日本人,到后期漸漸開始欣賞這個年輕人。 對方低谷時主動靠近他,每一句都是看似潤物無聲,卻又極具分量的點醒。 王志文的老顧和李強的老紀是最強CP,像定海神針,只要他們在,縱然強敵環伺,也知道這條路上,誰是可以托底的戰友。 陳默群經歷了三個階段:囂張跋扈的站長期,茍且偷生的叛變期,喪家之犬的逃亡期。 早期,是大權獨攬的陳站長。 比如手插著褲子口袋,很跩的樣子。 比如眼神總是往上看,高高在上自負的樣子。 遭同伙陷害叛變后,在日本人面前,像是一個為了應付差事的打工人,帶著一絲玩世不恭。 走投無路時跟林楠笙對峙,雖然明顯已經處于下風,可還會強撐著談條件。 陳默群有很強的精英感,從業務能力上,他甚至和老顧不相上下,但他最大的軟肋是過不去生死這一關,注定被時代的洪流裹挾直至淹沒。 這個角色最巔峰的一場戲:是叛變后去百樂門跳舞,動作夸張眼神虛無,沒有信仰的軀體,只剩下自我放棄后的醉生夢死。 陳默群,被王陽演成了最圈粉的反派,人稱跩王。 如果說王志文、王陽等屬于發揮正常,那朱一龍明顯就是進步神速,完成度堪稱驚喜。 朱一龍演的林楠笙,是近年來國產劇少有的角色。本來是上海站的一名成員,但后來成為一名叛逆者,也是劇名《叛逆者》的來源。 但這種變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林楠笙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個師范生為報國去參加特訓班,因為出色的觀察能力,被陳默群賞識帶去上海站。 這個時期的林楠笙是典型的職場菜鳥,做事青澀沖動。 執行任務失敗后,怕陳默群不滿意,每次都表決心行禮,立功心切。 陳默群讓他去接近朱怡貞并誘惑時,他下意識的拒絕,善良心性一覽無遺。 第二階段,因為刺殺日本軍官立功,他升至行動隊隊長。一邊按部就班執行任務,一邊也發現他所在的地方和當初想象的并不一樣,加上老顧和陳默群,兩人給他帶來的沖擊完全不同,開始動搖彷徨; 第三階段在香港養傷,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日子,曾經相信并追隨的東西一點點幻滅瓦解,但最終自我覺醒找到了新的方向; 每一個階段都不一樣但層層遞進,朱一龍把這個成長過程完整呈現了,看完43集再倒回前10集,對比更明顯,朱一龍這次和老戲骨合作,不僅沒掉鏈子,反而是遇強則強。 尤其是幾個關鍵節點的戲,演的很有層次。 陳默群算是他職場的伯樂,他對他一開始是導師般的仰視,但這個導師,卻很快倒塌了。 他得知陳默群叛變那場戲,從拿起報紙開始不敢看,眼神游離逃避,到一點一點看清楚,抓住頭發青筋暴露,再到最終確認流淚,朱一龍的眼睛、手、臉部肌肉都調動起來了,完全感同身受了他的絕望情緒。 還有他從重慶回來。 見到王世安的第一面:先握手后吹捧,官場場面話說的溜熟。他是在重慶青云直上的副站長,他更是接過老顧班的郵差同志。藏起曾經的鋒芒,笑著跟敵人周旋,才是一名合格的偽裝者。 養傷的那兩集,被評價為朱一龍演技大賞,子彈穿過他的肺部,佝僂著身子吃藥,每次說話都像風箱破了那種呼啦啦的喘息,特別真實。反觀一起中槍的童瑤,表現傷病感就差了太多。 他的眼神也是有戲的。 低谷期無意間聽到《論持久戰》,和左秋明在海邊,確定了內心的信仰和必勝的信心,眼里有光。 和藍小姐假結婚之前,放不下跟蹤朱怡貞發現對方已經結婚,回到家后躺在沙發上,眼神是惆悵的。 和兩位女主的對手戲,也處理的不一樣。 兩個女性都優秀而堅強,但出現在林楠笙生命里的時間不一樣。 對藍小姐,林楠笙更多是同情和內疚。一個弱女子幫了他,他必須守護她周全。所以從上海到重慶,他各種幫助她但止乎禮。 對朱怡貞,不一樣。只有看到她時,他眼里才有星星,壓抑沉重緊張的職業生涯,只有面對她,才能毫無城府笑的燦爛。 學校時候的徐立文,是林楠笙此生最平靜最放松的時光,朱怡貞就是那個時光里出現的對的人。 在籃球場上,他看她第一眼,那個時候應該就心動了。 再后來,他們更是互相見證了對方所有階段,最終成為志同道合的愛人。 戰亂時期的愛情,如何表現? 《叛逆者》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處理男女主感情線非常克制。 兩個人的定情信物,是一本英文版的《草葉集》。 是一枚他抱赴死之心執行任務之前,在路邊給她買的蝴蝶胸針。 是一把小手槍和一顆最短時間致命的毒藥。 國仇當前,沒有兒女情長,只有他留給她的:生的機會與死的尊嚴。 亂世之下,苦是底色,短暫的甜更珍貴,于是兩人同框隨便截個圖就是一幀電影畫面—— 下雪了,朱怡貞站在窗邊,用手指彈琴,穿著深藍毛衣的林楠笙,走到她身后抱住了她,鏡頭戛然而止; 上海站被陳默群清剿,身心俱受重創的林楠笙深夜回家,朱怡貞給他下了一碗面,他邊吃邊笑又哭了。這碗面和這個人,是飄零動蕩里的片刻溫暖與喘息。 沒有什么甜蜜的話,好好活著已是奢望。 林楠笙猝不及防的那句“我愛她”,是在為了救心上人拆電臺時獲得朱爸爸信任才說的; 老紀是他們關系的見證人,有一次交代完任務說:你放心,她很好,而且也惦念你。 千言萬語止步于此。 柴可夫斯基四季組曲里的《六月船歌》,兩人在一起就會響起。本來是描繪俄羅斯六月波光粼粼水波蕩漾的曲子,用在這里,曲目婉轉悠揚,卻又充滿綿長的憂傷,仿佛兩人關系的暗喻。 滿世界的快餐文化,編劇當然知道男女主什么時候可以撒糖,《叛逆者》,卻全程只有不動聲色的深情。 符合當時的歷史環境,符合男女主特殊的身份,真的很高級。 額外說一句:朱一龍很帥,尤其穿戎裝戴墨鏡的時候。 本來他蒼白的皮膚和長睫毛,以及霧氣朦朧的雙眼,應該是屬于病嬌美人那一掛。 這種長相演特工本不占優勢,可是因為朱一龍的出色,反而和角色的熱血,時刻危險的處境,混合出了反差強烈的美感,更令人嘆息。所以短短20天,會感覺跟著林楠笙過完了他的前半生。 這就是演員的共情能力。 有人說:欣慰的是,這部劇沒有人只說朱一龍帥了,好的劇就是這樣,從主角到配角,缺一不可,互相成全一氣呵成; 好演員也是如此:帥只有附著在演技之上,才有靈魂,才能真正停留在觀眾心里。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