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孩子犯錯的時候,最需要我們的愛與接納,但更需要我們的引導與教育。 作者:打盹的下午茶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假如,你新買的愛車,突然成了“大花臉”,你是什么感受? 近日,杭州的張女士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新買的奔馳車,好端端的停在車庫,卻慘遭“毒手”,留下多道劃痕,四個面都要做漆,維修價格不菲。 經調取監控,“始作俑者”是一名6歲男孩。可能是覺得好玩,他拿著一把玩具“大砍刀”,把車子給“砍”了多道劃痕。 有這樣的熊孩子,還不趕緊“修理”一頓、好好教導? 萬萬沒想到,孩子的父親的回應讓人大跌眼鏡。他對此毫無歉意,甚至爆粗回應: “法律都約束不了我!” “我小孩小不懂事,跟他說啥?” 由于家長態度惡劣、難以協商,車主打算走法律途徑解決。 網友們無不震驚又憤怒,都覺得家長就是潑皮、無賴。 孩子已有6歲多,具備一定認知能力,明明犯了錯,后果還很嚴重,家長怎能坐視不理、包庇縱容? 育兒作家珍妮艾里姆,曾書中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p> 孩子犯錯后,父母的第一反應和處置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格品質、人生高度。 “必須胖揍一頓,讓他長長記性!” 很多父母遇著孩子做錯了事,第一反應是著急上火,不由分說就斥責孩子,甚至動手開揍,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他們堅信:一定要給孩子一點教訓,讓孩子“長長記性”,就算方式偏激一點,只要不出“亂子”,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此前,有交警發覺:在武漢某段烈日當頭、車來車往的高架橋上,有個男孩在氣喘吁吁地奔跑! 原來,因為8歲的兒子不聽話,一位“虎媽”一氣之下,就在高速上“扔”下孩子,罰他在高架上跑步,說要跑兩、三公里后再會合。 交警哭笑不得,對這位媽媽進行批評教育,讓她開車接走了孩子。 就算孩子真的有錯,不能用其他方法來教導他?非要選擇如此危險、過激的方式? 這樣的父母,有很多。 就在前幾天,鄰居家讀三年級的小敏,因為不做作業、上課講話,讓爸爸大發雷霆,打了她好幾個耳光,撕碎了她的課本,還踹了她一腳,罰她在門口跪著“悔過”。 鄰居們時有出入、上前勸解,小敏爸媽總會氣呼呼地說:“養了個廢物,不好好讀書,就得罰!” 眾目睽睽,小朋友羞慚難當,低下頭不知所措地哭泣。小臉蛋上,還留著被爸爸打過的巴掌紅印子,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對此,育兒專家王人平曾說過: “這種借助外力和強權,通過恐嚇來懲罰孩子的方式,不僅無助于孩子內在的自省、覺悟和成長,還給孩子制造了深深的羞愧感和負罪感,貼上了“壞小孩”的標簽?!?/p> 孩子做錯事、行為失當時,父母不考慮實際情況、不顧及孩子自尊,對孩子動輒打罵、粗暴責罰的處理方式,不但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表面上看,孩子被“胖揍”、重罰一頓后,似乎變得“老實”多了。 但實際上,孩子有可能會“口服心不服”,只是迫于父母的權威。 這樣一來,心智不成熟、辨識力有限的孩子,會極易遭遇險境,被有心人利用,受到難以預估的傷害。 “他只是個孩子,不懂事!” 與第一類父母的做法截然相反,有這樣一些爸媽,就如本文開頭的爸爸,看到孩子犯了錯、惹了禍,他們態度非常“包容”、“心軟”。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以為然,對于旁人的好心提醒,覺得是“小題大做”。 他們甚至會理直氣壯地袒護孩子:“他還是個孩子,還小呢,不懂事!你至于嗎?” 曾經,有個十六、七歲的男孩,在本該保持安靜的書店里,捧著英語書大聲朗讀。 店員禮貌提醒他時,男孩感覺自己被“冒犯”了吧,竟然咬牙切齒地說:“信不信我抽你一巴掌,我去投訴你!” 而他的媽媽,眼見兒子如此囂張,只是“云淡風輕”地拍拍男孩肩膀,“息事寧人”地對店員說:“小孩(你)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p> 真想對這個男孩的媽媽說:“別讓孩子學習外語了,他最急需學習的,是“教養”這本書!否則,書讀得再多,也是白搭!” 孩子犯了錯,父母要及時引導、借機教育。 但這位媽媽目睹孩子的無禮行徑,卻不加以約束,只是一味縱容。很難想象,這個“不可一世”的男孩,會有著怎樣的未來。 就在前兩天,在河南某影廳,一個孩子在觀影期間,用手拍打銀幕持續30分鐘左右。 這個“隨手拍”,導致影廳要換熒幕,賠付顧客損失,還得馬上停場,損失慘重。 家長居然“振振有詞”:影院也有一定的責任啊,未做到一對一地跟顧客講熒幕是不可以拍打的! 他還說,他家孩子因此受到驚嚇了,他拒絕全額賠償……最后,影院方決定起訴該家長。 對此,網友們紛紛搖頭:“監護人的腦回路非常清奇?!?、“熊孩子果然是背后有熊家長”…… “他還小,還是個孩子!”不是一句合理的維護,而是一個無形的詛咒。 心理專家李玫瑾就曾說過:“成人的犯罪行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p> “好孩子,是這樣教出來的!”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關注和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讓孩子從中付出代價?!?/p> 孩子“犯錯”后,我們不妨試試“運用”這幾個字: 第一個字:“責” 此前,江蘇一“熊孩子”貪玩往樓下潑墨水,媽媽就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并把鄰居家被弄臟的衣物帶回家清洗,而爸爸就負責清理小區的樓外墻。 父母的做法獲得大家紛紛點贊,孩子也因此得到了成長。 孩子的確做錯事,我們要認真對待、理智教育,絕不找借口包庇、縱容,第一時間要教孩子承擔責任、盡可能地彌補過失,做一個知錯能改、勇于擔當的人。 第二個字:“導” 孩子犯錯后,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打罵責備,講一堆的大道理、規則,不然就是一個勁催促孩子認錯、道歉。 但是,孩子是否能完全“消化”這些教導和懲戒?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錯在哪里?以后該怎么做? 我們平時要多點學習育兒知識、多花點心思,與其不停地講道理,不妨轉換教育方式,能更好地引導、啟發孩子切實地知錯、認錯。 第三個字:“容” 教育名家尹建莉說:“要學會理解孩子,尤其要學會接受孩子的錯誤,要相信,犯錯誤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漫長過程,有一些“犯錯”的行為,是一種學習的契機,能讓孩子在犯錯、失誤中摸索經驗、汲取教訓,“經一事長一智”。 我們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在一定原則和范圍內,允許并包容孩子去“試錯”,對于他的“無心之過”,不能操之過急地指責他。 ![]() ![]()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就曾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p> 孩子犯錯的時候,最需要我們的愛與接納,但更需要我們的引導與教育。 點個在看,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懂得用溫柔睿智的愛,引領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拔節成長。 作者簡介:打盹的下午茶,富書專欄作者,愛茶愛花更愛娃,懷揣溫暖希冀,書寫五味生活,文章首發公眾號: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