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成功之道是“吃虧福氣來”。修行者更提倡“佛祖疼憨人”。只要心存正念,助人為先,看上去好像處處“吃虧”,其實最受佛祖青睞,得善果是遲早的事兒。 月亮上那只月兔,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與嫦娥為伴。每逢月盈之時必然出現(xiàn)在月亮之上,抬頭望去,人們不得不祭,不得不拜。 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我們不得不從月兔的前世說起。 原來,釋迦牟尼在某一世就托生為這只山兔,為了度化動物,讓動物們安住當(dāng)下,他收了很多弟子。水獺、狼、猴子等等都皈依到他的門下。 山兔的慈悲被天人知道了,傳到了帝釋天耳朵里,也就是我們民間通常所說的玉皇大帝。他化身迷路的老人又饑又餓,來到山兔門前假裝無助哭泣。 山兔出門看到這位可憐的老人,大發(fā)慈悲心,趕緊邀請他進(jìn)門做客。他的弟子水獺在第一天撈到七條魚,給老人吃;狼則在第二天也來款待老人;第三天,猴子采摘芒果招待老人。 可是山兔沒有什么可招待老人的,他想,大家都有各種方法招待客人,我卻無有什么特殊之物。若用牙齒咬碎之草芽布施,老人也吃不了,不如干脆用我身體當(dāng)成食物來幫助老人。 帝釋天為了考驗山兔,立即幻化出一個大火坑,山兔毫不猶豫舉身跳入火海。帝釋天大贊山兔舍己為人的精神,趕緊撈出山兔,向天人們宣傳山兔的這種精神。 從此,月亮之上,便都開始留有山兔畫像,直至今日,月兔的影像仍然在月亮上依稀可見。 佛陀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吃虧是福”的精神。千百年來,做為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這種精神卻一脈相承了下來。 鄭板橋在乾隆年間考取功名,長年離家在外作官。他的弟弟鄭墨在家鄉(xiāng)繼承了祖業(yè)。祖屋年久失修,鄭墨就想重新翻新一下。問題來了,他們家的祖屋和鄰居共用一墻。鄰居因為各種原因不同意翻修。沒有辦法,他的弟弟就把鄰居告上公堂,打起官司。鄭板橋當(dāng)年在山東濰縣任知縣,為了贏定官司,他弟弟就寫信,希望和興化知縣打個招呼,給以支持。 鄭板橋接到弟弟來信,沒有給知縣寫信,反寫了一封“吃虧是福”的回帖,然后附詩一首:千里告狀只為墻,讓他一墻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鄭墨深得其意,為鄭板橋?qū)捄瘛⒋蠖人腥荆妨斯偎荆咨铺幚砹藘杉谊P(guān)系。鄰居也深受感動,于是兩家和好如初。 后來鄭板橋?qū)?“吃虧是福”寫成條幅表成字,從而使這句話成為中國民間百姓最常用的座右銘之一。 因果不空,有失才有得,屬于你的東西,即便吃虧在先,最后可能以另外的形式回報給你。 這就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一切最終都是等價、等值的交換,人只有懂得奉獻(xiàn),愿意吃虧,才會為自己積福延壽。人只要能奉獻(xiàn),內(nèi)心就可以生出一種強大的力量。 懂得奉獻(xiàn),是一種大愛。因為他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愿意虧欠別人。很多師兄自己受益于經(jīng)文,也參與隨喜倡印,這就是為自己積累福報的最佳捷徑! |
|
來自: wangci88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