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聊下巴長痘這個事兒吧。 有些女子,下巴和口周部位愛長痘,此起彼伏。尤其是經期前后,痘痘更明顯。對此,一直以來都有人問我,該用什么思路應對。 現在,我把我手頭的這張醫案轉述給你。 你看完,基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年20歲,姓唐。醫案記載,還是一個學生。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愛長痘痘。口唇周圍、下巴上,經常有痘痘長出來。什么時候嚴重?就是月經來臨之前。而且,她的月經顏色比較紅,經常提前,大概提前三四天的樣子。 為了這個痘痘,此患想了很多辦法,嘗試了很多思路。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后來,她看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偏弦細而數,舌紅苔薄,小便略黃,口微微發渴。除了長痘痘以外,面部還比較油膩。細問得知,患者喜歡吃辣的東西。但每次一吃辣的,痘痘肯定就嚴重。看形體,小姑娘偏瘦小。 當時,醫家經過仔細揣度,寫了一張方子。這方子,醫案里有明確記載,見—— 柴胡10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生甘草10克,丹皮15克,梔子12克,麥冬15克。所有這些,水煎服。另外,必須戒掉辛辣飲食。 結果如何?患者應用5劑之后,痘痘開始減少、消退。 后來,這孩子要上學走了,喝湯藥不方便。怎么辦?每天用丹皮3克,梔子3克,麥冬3克開水沖泡,然后送服逍遙丸。每日3次,連服20天。 經過這么一番調治,小患者第一個月經周期,痘痘沒長出來。患者后來連服3個月經周期,隨訪半年未曾復發。 這張小醫案,曾經在2007年的《四川中醫》上刊發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看。我覺得它挺好,有代表性,所以就摘錄了下來。 我在這里可以肯定地說,像上文醫案里的患者,現實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不信,你可以認真觀察一下。 這里有什么學問呢?我幫你分析分析。 首先,你看,這個女患者,口唇周圍和下巴愛長痘。 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火。對不對?上火了,火冒出來,就長痘痘唄。患者尿黃,舌紅苔薄,脈數,更說明有火。而且,這個火,還可能和脾胃有關系。畢竟,嘴唇這一塊,由脾胃所主。而且患者平時還喜歡吃辣的,辛辣的東西生胃火。總而言之,她脾胃有火這個事兒,顯而易見。 但是,事情僅僅是這么簡單嗎?未必。 你看她的脈象,偏弦細。弦細脈說明什么啊?是不是說明肝郁血少?對了,她還有肝郁的一面。肝郁日久,則化火。這個肝火,對胃火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肝上的異常,天生就喜歡影響脾胃。因此,肝火容易傳導給胃,形成胃火。 另外,你看,這個患者月經之前痘痘明顯。月經,是耗血的,動肝氣。月經前后,肝陰肝血損耗,肝火更明顯,因此這個時候痘痘跟著也嚴重。 這還沒完。你看,患者身材瘦小。為啥瘦小?因為脾受肝木所克,運化不及,氣血不足。 總之,所有這些都在提示我們,患者有一個很深層次的問題,這就是肝郁,郁久化熱。肝火,是她的病根兒。 所以說,在調治的時候,一方面必須戒掉辛辣飲食,不要在去引逗胃火,另一方面就是清肝火、疏肝氣、健脾養血。 好了,既然如此,我們就能看懂當時醫家的方藥了—— 柴胡10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生甘草10克,丹皮15克,梔子12克,麥冬15克。 很顯然,這是丹梔逍遙散的化裁。柴胡疏肝解郁,當歸和白芍養肝血,柔肝體。茯苓、白術健脾,生化氣血,實土抑木。丹皮和梔子,則可以清肝火,去三焦之熱。麥冬,則滋養胃陰。 等后來,小患者上學去了,不能喝湯藥,那就用能去火滋陰的丹皮、梔子和麥冬來送服逍遙丸。這就取了丹梔逍遙散的意思。畢竟,丹梔逍遙散,就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丹皮和梔子而成。 這就是基本意圖。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大家借鑒、參考。它其實是丹梔逍遙散的一個臨床應用案例。 看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下巴長痘這個事兒,到底因何而起了吧? 我認為,不僅僅是所謂有胃火。我們更要看到肝郁化火的一面。這個經驗,很多中醫人都是感同身受的。這樣的患者,往往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惹,好激動,喜歡辛辣飲食,脈象弦數,舌紅,大便偏干,小便偏黃。作為女性,月經往往提前,量多,色紅。痘痘在月經前后明顯。這個時候,以丹梔逍遙散加減應對,算是不錯的思路。上文醫案里的治療過程,很經典,值得我們去借鑒。 當然,咱不能說,只要是長痘痘,就和上述因素有關。人的體質是千差萬別的,治療的思路也會隨之有千變萬化。所以,我前面所說的,只能作為思路之一。非專業的讀者朋友,最好不要盲目照搬,而是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
|